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地区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山西现存的壁画(含墓葬壁画及寺观壁画)中保存了大量有关农耕文化的场景,其中许多场景展现了我国传统农具的形制及使用场景,为研究我国古代农具史提供了宝贵资料。本文以山西现存的宋代到清代壁画为研究对象。按照农耕生产的工序,本文把壁画中的农具分为耕田、整田农具,播种、压实农具,中耕、灌溉农具,加工、清选农具四大类。山西太原六郎庙和新绛稷益庙壁画中呈现了不同形式的曲辕犁;屯留宋村金代壁画中发现了我国古代唯一的轮犁。屯留宋村及屯留李高村金代墓葬壁画中出现了方框形耢,是我国迄今最早的框形耢,这是汉代及魏晋时期棒状耢之后的巨大进步。屯留宋村、屯留李高村以及太原六郎庙壁画中均出现了条播农具——耧。这种耧的形态已经较唐代李寿墓壁画中的耧完善,具备了近代形态。屯留宋村及长子县小关村金代壁画均绘有压实农具——砘车,这是我国最早的砘车形象。屯留宋村、长子县小关村金代壁画、长治故漳县故漳村宋代壁画均发现有单曲柄辘轳的图像,说明我国在11世纪已经普遍使用该汲水器具.繁峙县岩山寺有我国古代唯一反映水力碓、磨系统的壁画,其反映的连机碓、下磨盘旋转的水磨尤其珍贵。六郎庙壁画中的风扇车是我国最早的虎头风扇车形象,其与稷山县稷王庙清代木雕中的虎头风扇车形象一起表明山西地区是我国虎头风扇车的发源地。论文利用图像证史的方法,结合民国时期出版的《山西农学农具图说》,考察了山西地区宋至清代壁画中的传统农具,对我国农具史、技术史研究具有重要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