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我国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逐年增大,已进入高渗透率可再生能源发电时期。但是,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并网消纳能力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一方面,我国电源结构较为单一,调节灵活性不足;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导致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大规模消纳的压力较大。为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在电网分层分区规划技术框架下,分别展开高渗透率可再生能源分层分区并网关键影响因素研究、高渗透率可再生能源并网后源网荷协调控制策略和效果分析、基于满足可靠性和经济性要求的高渗透率可再生能源分层分区并网规划方法研究、高渗透率可再生能源的规划方案实证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有:1、介绍了当前江苏电网新能源发展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趋势,总结了当前新能源分层分区并网的情况,面临的问题与挑战。2、详细阐述了影响高渗透率可再生能源分层分区并网的关键因素,包括:系统备用水平、系统响应速度、系统调峰能力、传统机组爬坡速率、电网网架约束、系统外送容量规模、电力需求水平、负荷特性、不同电压等级和不同空间区域分布的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出力特性等。此外,还研究了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3、建立多时空分布的可再生能源机组出力特性表征方程,建立基于多时空尺度的电力生产模拟计算模型,并建立可再生能源消纳衡量指标,验证高渗透率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后源网荷协调控制策略的效果。4、结合电力系统对可靠性的要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分析高渗透率可再生能源不同并网方式下的适应性,并建立基于可再生能源消纳和外送电网建设综合考虑后经济性为约束的模型函数,求得电网系统在就地消纳和外送相协调运行模式下的最优经济效益,并研究不同电网规划方案下间歇性可再生能源接入电力系统的适应能力及系统运行风险,进而提出基于满足可靠性和经济性要求的高渗透率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分层分区并网规划方法。5、综合上述研究成果,结合江苏盐城地区电网特点,基于综合考虑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与外送相协调所确立的高渗透率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规划方案进行实证研究,提出该地区远景饱和年高渗透率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并网规划方案设想,使得电网系统在就地消纳和外送相协调运行模式下实现可靠运行与最优经济效益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