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PLC Q-TOF/MS的SD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代谢组学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3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 DAI)是指以脑白质轴索弥漫损伤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闭合性、弥漫性脑损伤,约70%的创伤性脑损伤伴有弥漫性轴索损伤。目前DAI的诊断金标准主要依赖组织病理学发现轴索收缩球(axonal retraction ball, ARB),但这种方法难以诊断早期及轻型DAI,且在幸存患者中难以开展。已有文献报道的诸如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β-APP)、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 MBP)等生物分子标志物在诊断DAI时都存在特异性不高的缺陷,寻找新的DAI生物标志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目的探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triple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UPLC Q-TOF/MS)技术应用于SD (Sprague-Dawley)大鼠DAI血浆代谢组学研究的可行性,并筛选早期诊断SD大鼠DAI的可能生物标志物。方法采用改良的Marmarous法建立SD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采用HE染色及嗜银染色对模型进行评估。将实验动物分为空白对照组(n=6)、假手术对照组(分为1h,6h,16h三个亚组,每组n=6)、打击致伤组(分为致伤死亡组及致伤存活1h,6h,16h组,每组n=6),应用UPLC Q-TOF/MS技术对各组SD大鼠血浆进行代谢组学检测,所得数据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PLS-DA)和正交信号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signal correction-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OSC-PLS-DA)进行模式识别分析,确定打击致伤组与对照组血浆的代谢差异,比较三种模式识别方法的判别能力。根据PLS-DA模型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值、二级质谱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出可能的代谢标志物。结果成功的采用改良的Marmarous法建立SD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打击致伤组与对照组血浆代谢组存在明显差异,但PCA模式识别未能将打击致伤组和对照组明显区分开,而PLS-DA和OSC-PLS-DA模式识别法可显著将其分开。筛选、推断出14种差异性代谢产物,其中7种代谢产物浓度上调(包括L-组氨酸、枯茗酸、吡哆胺、精氨酸、乳酸、褪黑素、磷脂酰胆碱);7种代谢产物浓度下调(包括乙酸、苯胺、谷氨酰胺、L赖氨酸、6氟-DL色氨酸、肉豆蔻酸、皮质醇)。结论采用改良的Marmarous法建立SD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科学可靠。建立了利用UPLC Q-TOF/MS技术进行SD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早期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方法,PLS-DA和OSC-PLS-DA模式识别法明显优于PCA模式识别法。筛选、推断出的14中代谢物可能作为早期诊断SD大鼠DAI的生物标志物,为DAI的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及法医学鉴定奠定了实验基础。
其他文献
网络英语学习社区以其能突破时空限制,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语境,促进自主学习而受到重视。本文依托实践,提出构建良好运作的中学英语学习社区的核心是技术、资源、主题和社会
本文综述了硝唑尼特的作用机制、药动学过程、毒性作用以及临床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硝唑尼特的临床应用价值提供了参考。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mechanism of nitaz
通过运用SWOT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我国石油销售企业发展现代物流所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从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优化成品油配送网络和加强供应链管理等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合并、联合经营等现象越来越普遍。这样不仅扩大了企业的规模,还增加了企业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其中,企业之间的关联关系及其关联关系下的交
<正>对Marshall-white综合征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35岁。双上肢白斑0.5a余,于2009-02来我科就诊。患者就诊前0.5a无明显诱因双手背、前臂出现散在分布、边界清晰的淡白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1. p53基因及P53蛋白p53基因最初被认为是一个普通的癌基因,其产物的作用是刺激肿瘤细胞的生长。但后来发现原先研究的p53基因只是野生型p53基因的突变体,只有突变型p53基因的
随着时代发展,新闻信息成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部分。在日益激烈的"信息大战"中,无论纸媒还是各大门户网站,抑或是各种信息类软件,让自己的新闻信息脱颖而出并牢牢抓
院士工作站是中国转制经济下的特殊制度产物,是中国各级政府部门为推动"政产学研用"创新网络平台载体建设的新尝试。目前对此研究甚少,本文基于企业院士工作站的建设角度,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