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3.0 T高场磁共振的功能成像序列中的扩散峰度及扩散加权成像技术,探究在高海拔低氧环境下不同程度慢性高原病患者脑白质及深部灰质核团微结构的变化。 方法:选取临床已确诊为慢性高原病的患者,并按病情分轻度、中度、重度三组,每组各10例,正常对照组(高海拔地区正常成年人)10例,均进行磁共振常规头部序列、DWI及DKI序列,分别用后处理软件重构出MK、RK、A K及ADC图,并在测量软件的轴位图上镜像对称固定选取半卵圆中心、额叶及枕叶白质、内囊结构、纹状体、丘脑、胼胝体膝部及压部为感兴趣区,测量各感兴趣区的参数值,对各组间同一部位感兴趣区参数值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1、三种 CMS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大脑半球的深部灰质核团及白质纤维区域的三项扩散参数值及 ADC值的差异性随着病情加重而逐渐明显。重度CMS组的两侧额叶白质及左侧尾状核头的MK值、胼胝体膝部及压部的RK值均较轻度CMS组低(P<0.05);胼胝体膝部及压部的MK值及RK值,两侧的半卵圆中心、两侧额叶及枕叶白质、两侧尾状核头及右侧丘脑的 MK值,右侧内囊前肢RK值,左侧尾状核头和右侧额叶白质的AK值较正常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P<0.05)。2、三种CMS组及正常对照组的左右两侧大脑半球参数值相比,正常对照组的右侧半卵圆中心 AK值、尾状核头 RK值、额叶白质 MK值、枕叶MK及ADC值、内囊前肢及丘脑的MK及RK值较左侧高(P<0.05);轻度CMS组右侧半卵圆中心ADC值、尾状核头RK值较左侧高(P<0.05);中度CMS组的右侧枕叶白质、内囊前肢及后肢AK值、尾状核头RK值较左侧高(P<0.05);重度组右侧半卵圆中心及枕叶白质ADC值较左侧高(P<0.05)。 结论:随着CMS病情程度的进展,部分大脑灰白质区扩散参数值在CMS患者与正常高原人之间差异愈加明显,推测在长期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会可引起可逆或不可逆性脑损伤,而致使CMS患者脑组织微结构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