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颗粒/氧化锆复合材料的分形特征与电性能频谱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sco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磁性颗粒/结构陶瓷”是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中的一员,在电磁屏蔽、吸波隐身、集成电路以及应力断裂传感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选取力学性能优异的3Y-TZP陶瓷为基体,分别复合锶掺杂钡铁氧体和镍钴合金两种磁性颗粒,制备了“20%wt锶掺杂钡铁氧体/80%wt 3Y-TZP”和“10%wt镍钴合金/90%wt 3Y-TZP”两种复合材料,结合它们的力、磁性能对分形特征、电性能频谱与制备工艺的关联进行了系统研究,提供了一种通过容易获得的电性能频谱参数来解析复合材料内部微观结构信息的方法,有助于判断最佳制备工艺参数并形成一种评价复合材料性能的新方法。首先,研究了材料组成和制备工艺对复合材料力学和磁学性能的影响,以选择综合性能最优组。实验结果表明,对锶掺杂钡铁氧体/3Y-TZP系列,锶掺杂比例为0.50、1300℃烧结、原位合成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最优,弯曲强度、维氏硬度、断裂韧性与饱和磁化强度分别达到800 MPa、12.6 GPa、11.3 MPam1/2和86.17 emu g-1;对镍钴合金/3Y-TZP系列,钴掺杂比例为0.50、1400℃烧结的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最佳,弯曲强度、维氏硬度、断裂韧性与饱和磁化强度分别为909 MPa、12.5 GPa、11.0 MPam1/2和95.7 emu g-1。其次,研究了烧结温度、制备方法和材料组成对复合材料两相界面轮廓分形维数和阻抗谱等效电路各元件参数的影响,并结合两种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讨论。经过分析发现,在一定条件下,CPE元件指数的变化与分形维数的变化趋势是相反的。最佳温度烧结的复合材料的分形维数最小,等效电路参数中的CPE元件指数p最大;最佳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分形维数最小,CPE元件指数p最大;最优材料组成对应CPE元件的指数p最小。最后,对复合材料的介电谱进行解析。一方面,研究烧结温度、制备方法和材料组成对低频介电谱的影响。最佳温度烧结的复合材料介电损耗最大。最佳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的介电损耗峰对应的频率最大、相应的分形维数最小。最优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介电损耗峰对应的频率值最大。另一方面,通过材料计算软件得到复合材料基体相成分(四方氧化锆、单斜氧化锆以及两者界面)的光频介电谱,分析态密度与光频介电谱虚部的关系。通过虚部峰的特征的对比分析可以对基体相成分进行辨别。
其他文献
高熵(HE)合金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的低温断裂韧性及良好的抗高温软化能力,在工程材料等领域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成为当前新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采用高熵合金多组元的设计思想,设计具有高熵特性的非晶合金,是金属结构与功能材料的新兴研究方向。本论文以FeCoNi合金为基础研究体系,选择前过渡族元素(Cr、Mo、Nb)和类金属元素(B、C)等作为添加元素,设计高熵非晶合金;通过熔体快淬法、铜模喷
钛/铝异种材料构件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和武器装备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结合工程应用需要,开展在CMT电弧增材制造条件下,钛与铝异种材料结合机理与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首先,开展了Ti-6Al-4V钛合金与Al-5Si铝合金异种材料结构的CMT电弧增材制造试验研究。研究发现:Ti-6Al-4V/Al-5Si异种材料样件的钛/铝反应层包括Ti7Al5Si12连续反应层和Ti(
MgB2和FeSe都是进入21世纪后发现的新型超导材料。二者虽然具有各自独特的超导特性,但是从材料制备角度来说,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1)结构简单,均为二元金属间化合物;2)组分元素价格低廉且毒性小;3)都属于典型的组元熔点相差大且相互反应活性弱的二元体系,此类材料主要通过粉末烧结制备而成。前期研究表明,金属掺杂对MgB2和FeSe这一类简单二元超导材料的烧结成相过程、烧结微观组织以及超导性能
熔融沉积(FDM)制造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增材制造技术。由于FDM产品的机械性能,尤其是产品的抗拉强度和翘曲变形量对功能部件非常重要,而成型参数对产品性能起着决定作用。因此研究成型参数对FDM产品机械性能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可为成型过程中参数的选取提供理论依据,以打印满足使用要求的产品。本研究从理论角度探究了成型参数与产品抗拉强度和翘曲变形间的理论关系,围绕该研究点,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1
荧光共轭分子具有优异的光学和电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生物传感等方面。从分子层次上设计和调控荧光共轭分子的结构,有利于改善材料的光物理性能、电化学性质、晶体结构等,为新材料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本论文主要围绕含芘和硼氮稠环基元的新型荧光共轭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其应用,开展如下工作:1.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以芘为核的两亲性树枝状分子,系统地研究了它们代数依赖性的自组装行为和DNA凝聚行为。由
CAP1400型压水堆(PWR)核电机组是在消化、吸收、全面掌握我国引进的第三代先进核电AP1000的基础上,通过再创新开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功率更大的非能动大型先进PWR核电机组。离心铸造的长尺寸的CF8A奥氏体不锈钢被用作CAP1400核电机组一回路主管道的建造材料。为了优化性能并允许在恶劣的使用条件下运行,本文系统研究了CF8A奥氏体不锈钢及Inconel52M/CF8A奥氏体不锈钢异
铣削加工是制造业生产中常用的加工方式,装备制造和加工工艺是影响加工质量和加工精度的关键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并/混联机床以其可重构性、高柔性、高效率等特点被应用在铣削加工中。然而加工过程中的自激颤振仍然是制约加工效率和工件质量的关键因素,受加工参数及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因此考虑混联机床的加工位姿、刀具类型及工件类型对铣削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建立准确高效的稳定性预测方法,研究铣削颤振被动控制的策略具有
Sanicro 25新型奥氏体耐热钢在700℃/35 MPa超超临界机组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焊接是保证其连接的关键性技术。本文以循环应力为纽带,结合显微组织分析和循环变形行为,围绕位错和沉淀相的交互作用,系统研究了Sanicro 25钢及其焊接接头循环硬化的显微机理并建立了循环硬化模型,揭示了循环损伤的显微机理,建立了基于显微组织的疲劳寿命解析模型,为疲劳工况下材料设计,疲劳失效机理分析和疲劳寿
随着陆上油气资源的逐渐枯竭,海洋油气开采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开发适用于深海服役环境的管材成为海洋石油能源利用的当务之急。海底管线的服役环境较陆地更加复杂多变,因而对海洋用低合金高强度管线钢的要求更加苛刻,要求其具有优秀的综合力学性能、抗腐蚀能力及焊接性能。本文针对低合金高强度管线钢连续冷却及热轧后复相组织形成规律、复相组织调控机制及力学性能优化、硫化物应力腐蚀断裂过程及其环境因素影响等方面开展了
摩擦塞补焊是一种新型固相补焊技术,在运载火箭推进剂贮箱的焊接制造中具有重要应用。本文针对运载火箭推进剂贮箱结构用材2219-T87铝合金,通过焊接工艺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摩擦塞补焊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通过大量摩擦塞补焊工艺试验,获得了2219-T87铝合金母材及不同焊缝的优化焊接工艺,得到了无缺陷接头。结果表明:通过在背部增设带有导孔的垫板和调节焊接工艺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