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液相法,成功合成了高分散性、粒径分布均匀的ZnO量子点。并对改性ZnO量子点合成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探索。首先以三种不同种类的巯基有机小分子物质(巯基乙醇(ME)、巯基乙酸(TGA)、巯基丙酸(MPA))作为表面修饰剂,以锌离子浓度、锌离子与氢氧根的摩尔比、锌离子与配体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回流时间为变量合成了ZnO量子点。实验还以Ag为掺杂元素,以锌离子浓度、锌离子与氢氧根的摩尔比、掺Ag量、反应温度、回流时间为变量,合成了Ag掺杂ZnO量子点。以样品的表面光电压(SPV)强度为评判指标,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确定了上述合成改性的ZnO量子点的最优方案。通过XRD对改性前后最优条件下合成的ZnO量子点进行了物相表征,并结合Scherrer公式对样品的粒径尺寸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合成的ZnO量子点均为六方纤锌矿结构,平均粒径在3~7nm之间。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衍射花样表征了量子点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样品均为多晶体。利用EDS能谱对样品进行了元素分析,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了样品的成键情况,检测与分析结果证实,合成的纯ZnO与Ag掺杂的Zn O样品均为球形量子点,Ag掺杂使得晶粒粗化,使得吸收与发射峰红移;配体修饰后的ZnO量子点样品为ZnO/Zn S/配体的核壳式结构。对样品分别进行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表面光电压谱的测试,对比发现,同一样品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荧光发光光谱呈波段互补的关系;三种表面修饰剂均细化了晶粒,使得吸收与发射峰蓝移;此外,配体修饰后的ZnO量子点与纯Zn O量子点相比,表面光电压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加宽现象,说明配体修饰与元素掺杂影响了ZnO量子点样品的表面电子跃迁行为。对改性的ZnO量子点进行了场诱导表面光电压的测试与分析,深入探讨了不同极性与不同强度的电场施加到样品表面后,对其表面电子跃迁行为的影响与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