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能性在产品界面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詹姆斯·J·吉布森第一次提出知觉心理学中涉及到的环境的示能性,到唐纳德·A·诺曼的《设计心理学》一书中将产品的示能性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设计思想引入,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关注产品的材质、纹理及造型所带来的心理反应,甚至包括建筑设计师,他们将其核心称为示能性。它是指特定的产品在环境中所具有的特性、效率和对用户的行为的反馈,将示能性更多的应用到界面中,更多的是强调在界面的使用过程中应用到的示能性,帮助完善界面设计的价值体系。其实人机交互设计中最早关注的便是可用性设计,结合认知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设计师试图设计更易于使用的产品,之后人们开始关注在使用产品过程中使用者的身心感受,一步一步的提高对产品设计的要求,同时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设计更加的关注用户,了解人本身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希望结合可用性和用户的体验来设计出让用户更满意的产品。之后设计的研究中心便更多的开始分析和理解使用者的使用环境和工作方式,采用更多的现场观察实践的方式,从单纯的产品扩展到用户的整个使用环境。因为设计师认为,一个产品活动并不仅仅是物品的操作,更多的是人的体验反馈以及行为和生活环境的一个整体,也更多的关注文化、美学以及科学技术的融合,强调设计如何将科学技术变成可提供的服务,这种服务的过程也需要是美好和愉悦的。当然示能性的概念也在逐渐的深化,从简单的“好用”到愉快的使用,这需要更多的技术来支持,来确保产品到用户再到产品的反馈机制,更多的关注产品带给人们的价值。本文通过对产品界面示能性的创新分析研究,认为发现需求往往比解决需求更具有难度,现代界面已经不仅仅是直观的展现示能性,而是创造与用户沟通的大环境,设计师需要多关注使用者的隐形需求,创造出不仅仅是易于沟通的产品界面,更多的关注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示能性所带来的体验价值。同时提出了未来产品界面的发展方向以及以人为中心的行为研究趋势,更多的展现示能性的研究应用注入到产品界面设计中之后给用户带来的精神层次的享受。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对莫扎特的歌剧《狄托的仁慈》中的塞斯托这一人物从三个层面进行了剖析。首先解读了歌剧脚本中的人物形象。进而对塞斯托的两首咏叹调进行了音乐本体上的分析,梳理一度
本文主要研究《周礼》中的设计思想。论文从原著及历史文献入手,通过对文本的详尽解读,细致的分析其治国思想中体现的设计总思想、设计功能思想、设计管理思想等,从而探究出《周
家具在居室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居室环境中至关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物质功能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它还要表现出某种情感和被赋予的某种精神内涵
期刊
期刊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对人们思想情感最为厚重的表达。山水画作为中国画一个大的分支,一直以一种“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为轴线发展开来。山水画自晋代以来
会展素有“城市的面包”和“经济的晴雨表”之称,从昆明花卉博览会,北京奥运会到不久前成功举办的上海世博会,它们不仅提高了产品和城市的知名度,更是促进了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