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鱼类的繁殖是鱼类种群维持的关键,在当前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建坝等)的背景下,澜沧江光唇裂腹鱼的繁殖和仔鱼生长必会受到影响。为揭示光唇裂腹鱼生长和繁殖时间的规律,分析光唇裂腹鱼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性,研究光唇裂腹鱼的保护对策,本文采用生态学的手段进行研究,在澜沧江兔峨段对2014年至2016年光唇裂腹鱼仔鱼群体采样,对其耳石微结构特征、仔稚鱼的生长及繁殖期进行分析,通过日龄鉴定与利用积温法推算孵化时间。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光唇裂腹鱼仔鱼早期生长过程中,微耳石最初呈近圆形,后来慢慢生长为一段稍尖的椭圆形,耳石磨片在透射光照射下可以看出,每一个完整的日轮是由一条明带和一条暗带组成,围绕中心生长。通常前几条轮纹间距较窄,耳石轮纹较圆,测量35日龄的仔鱼长半径为176.73μm。2.光唇裂腹鱼体全长(TL)与耳石半径(OR)间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具体公式:TL=79.097OR+6.6885(p<0.001),体重(W)与耳石半径(OR)之间存在极显著指数关系,具体公式:W=0.0048e13.067OR(p<0.001)。3.结合仔鱼采样时间和样本日龄进行推算,澜沧江上游地区光唇裂腹鱼的繁殖期如下,光唇裂腹鱼亲鱼冬季也存在产卵现象。经日轮计数,在205个标本中,最小日龄为8,捕捞时间为2016年11月4日,最大日龄为70,捕捞时间为2015年3月1日。再通过积温推算法计算亲鱼产卵时间得知,春季样品中产卵时间最早为3月7日,最晚为4月3日。冬季样品中孵化时间最早为10月4日,最晚为第二年1月23日;产卵温度下限为7.19℃,水位高程下限为1394.71m。4.冬季光唇裂腹鱼仔鱼群体耳石日轮宽度显著小于春季群(F>F crit),冬季群体随轮序数增加,日轮宽度逐渐减小。春季群体日轮宽度先随轮序数增加而变宽,约在15日轮处达到最大值,随后日轮宽度的增加维持相对稳定状态。5.冬、春群体生长速度有显著差异(ANOVA检验,p=0.027<0.05),春群生长速度显著大于冬季群体生长速度。这些基础数据为后续探讨光唇裂腹鱼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性和梯级水电开发下对其繁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