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赠官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lhzl_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赠官萌芽于西汉时期,经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沉淀,至唐、五代正式成为国家的典章制度,最终于宋代完成制度化。北方游牧民族无“赠官”之俗,部族首领死后不复追赠。辽朝是契丹族建立的多民族政权,其立国之初未吸收和借鉴赠官制度。直至辽太宗会同初年,赠官才应时而生。辽朝的赠官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官民因生前达到一定的标准或因殁于王事等特殊原因获赠官爵(即自身卒殁赠官);二是官员、后妃、高僧的父祖因后世子孙的显贵而推恩追赠官爵(即父祖赠官)。辽朝自身卒殁赠官的流变特点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辽太宗至景宗时期,第二阶段为辽圣宗、兴宗时期,第三阶段为辽道宗、天祚时期。三个阶段的赠官类别、模式、品级、对象等层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辽朝官员的父祖赠官始于太宗会同年间,中后期趋于常制,其内容以东宫官、相衔官、使相为主,宰相群体可推恩追赠祖、父二代;皇后的父祖赠官至晚在景宗时期出现,圣宗时期出现妃一级的推恩赠父,道宗以后体系趋于完善,赠官内容以王爵为主,体现出对后族的格外礼遇;辽朝社会的佞佛之风兴盛,大德高僧的父母可推恩追赠官职、邑号。辽朝中后期的赠官主管机构应为枢密院下属的吏房,其中吏房承旨是具体的执行官员。辽朝的赠官程序大体上沿袭唐制,环节较为简化,赠官的效率提升。在赠官与赠谥的关系上,道宗以前官员赠官与赠谥间的关联较少,保持了五代时期二者相分离的趋势;道宗、天祚时期官员的赠官与赠谥均不同程度地学习北宋制度,二者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辽朝赠官上承唐、五代,下启金朝,在赠官的类别、模式、机构和父祖赠官内容等方面影响着金初的赠官。此外,辽朝的赠官具有巩固统治、密切邦交的政治意义;辽朝中后期,赠官可以提升赙赠的等级,帮助逝者家属处理丧葬事宜,具有实际的经济意义;还具有激励人心、弘扬孝道的社会功能。辽朝赠官的局限性也很明显,晚期过度的追赠行为加速了辽朝的衰亡。
其他文献
谢朓与萧齐皇室的交游展现了南朝时两大社会群体间的特殊关系,富有时代代表性。萧齐皇室对谢朓的文学活动产生深刻影响。它不仅影响了谢朓的生命轨迹,也直接作用于谢朓作品的风貌。谢朓是谢纬夫妇中年所生的独子,所属支脉在家族中默默无闻,他需独自肩负起家门振兴的使命。家世造就了谢朓复杂的性格,从而影响到其与萧齐皇室的交往。萧子良、萧子隆、萧鸾这三个在谢朓不同生命阶段最为重要的皇室成员,一方面推动了谢朓曲折起伏的
宣和末年,宋钦宗从其父手中接过早已摇摇欲坠的北宋王朝,面对来势汹汹的金兵,懦弱胆小、优柔寡断的宋钦宗在与金战与和的问题上始终摇摆不定,时而轻率出兵,时而卑辞求和。尽管统治集团的腐朽性注定了北宋王朝的悲剧,但是宋钦宗和他的宰执群体于靖康年间所作的每一个决定,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北宋末期政局的走向。北宋的宰相与执政合称宰执,宋徽宗时以太宰兼门下侍郎为左相,少宰兼中书侍郎为右相。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
研究目的:理解百年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治理经验。研究方法:从价值、利益和产权的互动机制视角建立了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分析主线,对制度逻辑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中国土地产权围绕党和国家不同时期的价值目标,以保护维护人民利益为原则,先后形成了5个版本的产权治理结构。治理结构的迭代,既是对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反馈,更是对实践中土地产权制度实施的秩序和效能的保障。研究结论:土地产权制度体现了"价值决定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抗金名将、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其一生事迹备受后人关注。岳飞留给世人的不仅仅是感人肺腑的英雄故事,还留下了“尽忠报国”的宝贵精神财富。了解岳飞必会借助相关史料记载,而快速系统了解岳飞的生平自然要参考相关岳飞传记,本论题所涉及“宋元岳飞传记”,是指宋元时期私家和官方以传记的形式对岳飞生平的记载。现存的宋元岳飞传记分别为《岳侯传》《林泉野记·岳飞传》《鄂王行实编年》《皇宋中兴四将传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咖啡文化已成为大部分人群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去咖啡厅喝咖啡不只是为了品尝咖啡的味道,也是感受咖啡厅内的氛围,依照自己喜好的氛围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咖啡厅。如何在咖啡厅中把空间美学和设计心理学巧妙的相结合设计出理想中的环境,不仅是设计师的责任,也是经营者的追求。咖啡厅内部设计的质量已成为了吸引消费者的关键,通过分析咖啡厅的起源以及设计心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应用,极大的促进了部门间的数据共享,推动传统旅游业转型升级和现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然而目前仍存在旅游业发展中大数据应用程度不够深入,大量旅游大数据流失浪费的等问题,旅游业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影响到传统旅游业的转型,亟需科学测度大数据应用对于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并基于此探寻应用大数据推进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方面,并基于此定位大数据应用的短板,推进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响应。要想京津冀城市群能够发展的更快更强,需要充分考虑其自身的平衡发展。地区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发展旅游业能够迅速有效的带动地方的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方法,反过来,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能够提高城市的游客吸引力,为地方旅游业发展助力。但是目前京津冀的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十分突出,盲目的进行一体化建设势必造成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在
在寄宿制学校越来越普及的现状下,寄宿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寄宿制学校学生需要遵守严格的作息,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极少,并且相对于非寄宿学校学生更加注重成绩和升学率,学习压力巨大。考虑到青春期的学生,身体发展变化迅速,心理活动敏感细腻,情绪情感高亢热烈。他们非常注重外在形象,对外部舆论极其敏感。再加上寄宿制学校多为军事化的管理,较为封闭,在寄宿生的心理出现问题时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疏
本文围绕青春题材微电影的叙事展开,通过对青春题材微电影的概念、青春题材微电影中的青春形象、叙事主题、视听情境的构建以及叙事话语的探究,同时结合本人毕业创作与其他青春题材微电影作品,将实践创作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以期为日后青春题材微电影的研究与创作提供参考和借鉴。第一部分围绕微电影及青春题材微电影的界定展开,微电影是传统电影艺术在新媒体环境下与网络融合诞生的新型电影艺术形态,具有平民化、碎片化、交互性
《悲歌》又名《处世难》,是中国近代音乐家、教育家、作曲家刘天华先生创作的二胡音乐作品,该曲作于1927年。此曲是一首单段体散板式的宣叙调,它没有引子,利用充满自由的节奏娓娓道来,是刘天华内心情感强烈表露的产物。这首作品是作者对时局的不满、悲伤之情的展示,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充满关切的大悲、大愤,但悲愤之余又深感报国无门,是一首悲凉之曲。据笔者研究视野所及,现存二胡独奏曲《悲歌》出版的乐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