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肺损伤(ALI)是各种致病因素(创伤、休克、感染、烧伤等)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机体在严重创伤、休克、烧伤等所谓“第一次打击”下致敏,其后如果遭受感染或非感染因素等“第二次打击”即可引起失控的炎症反应,导致或加速单个或多个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该机制被称为“二次打击”(two-hit)学说。NF-κB在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随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深入研究,RAS与肺疾病转归及预后的关系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研究通过复制失血-内毒素二次打击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观察NF-κB信号通路的改变及RAS相关代谢酶及其产物、受体的变化,结合形态学与细胞因子的改变,探讨ALI的机制及人参二醇组皂苷(PDS)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二次打击时,肺组织CD14与TLR4的表达增加使IκB表达减少,核内NF-κB表达增加,促进炎症介质TNF-α、IL-6和IL-18的表达及释放,造成急性肺损伤;AQP1的表达降低,形成肺水肿;此外,二次打击还可激活RAS,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原(AGT)的表达增高,虽未见血管紧张素II受体(AT1、AT2)表达的变化,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的增多会进一步促进炎症介质的释放,加重肺损伤。PDS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降低ACE、AGT的表达,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同时增加AQP1的表达,减轻肺水肿的发生而达到保护肺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