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也谈不上语言。上世纪八十年代对外汉语界开始进入词汇偏误分析领域,有很多研究者关注汉语学习者的词汇偏误。而随着汉语在海外的推广,让针对海外汉语学习者的词汇偏误研究也成为了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基于此,本文以对比分析假说和偏误分析理论为依据,以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搜集到的大量书面语料为研究材料,以埃及高等翻译学院(International College For Language and Commerce,简称I.C.L.C.)一年级汉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埃及高等翻译学院初级水平汉语学习者在词汇习得方面的偏误情况。本文的具体结构如下:第一章为本文的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说明了本文的理论依据为偏误分析理论和对比分析理论,还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语料来源等。第二章对初级水平汉语学习者词汇偏误展开分析。首先对研究对象所在学校,即埃及高等翻译学院的情况做了简单的介绍。通过对语料的整理和统计,本人发现,该学校初级水平汉语学习者存在的不少词汇偏误,并将学习者的偏误分成了“词的误用”、“词的缺失与多余”、“别字”、“词的过度泛化”、“错序”和“生造词”六类,并对每一类型进行了举例说明,为下文偏误原因分析提供相应依据。第三章在偏误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词汇偏误产生的原因。根据本人的实践观察以及调查数据,对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词汇偏误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本文发现词汇偏误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在于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母语的负迁移、媒介语及辅助工具的影响、学习者学习习惯及学习策略的影响这四个方面。第四章在了解了学习者的偏误类型以及偏误原因后,本章结合其他研究成果以及本人的课堂实践经验,对于如何从教学上减少和避免初级水平汉语学习者出现词汇偏误提出了几点建议:适当运用母语或媒介语;词汇讲解与语法讲解相结合,重视词性的作用;重视词中的汉字;词汇教学与句子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语境;积极接受反馈,帮助改善和增强学习者的学习策略意识;引入语素教学,重视量词教学。第五章总结研究成果,指出研究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