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基于我国人口基数巨大、土地资源相对有限的特点,尤其是在耕地资源短缺而导致的土地资源硬约束限制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应运而生,并更具有现实意义。土地利用变化不仅是地理、气候等自然、理性和可控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同时也是各种人为、非理性和随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随着人类对自然利用、改造能力的不断提高,后者的影响程度和重要性越发加深加大,尤其是在我国土地公有制的大背景下,非理性随机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更为深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主体为各级政府,其编制过程虽是科学、技术和政策的结合与统一,但是一定程度上,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仍更多地考虑了政策、法律法规等随机因素的影响。可见,我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着政策性有余而科学性略显不足的特点。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为:应用改进的CLUE-S模型(Dyna-clue),研究区域选择为安徽省芜湖市,首先在理论和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相关调查及数据收集,总结出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同时应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确定模拟的最佳尺度规模和各种驱动因素的概率分布,运用GRAY-MARKOV链预测模型,以历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预测未来各不同地类的需求数量;然后在最佳尺度规模和各驱动因素的概率分布下,将基于GRAY-MARKOV链的各类土地预测需求量和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各类土地利用目标组成两组土地需求数据,输入CLUE-S模型;最后将两组数据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结论包括:(Ⅰ)在状态划分的基础上构建的基于GRAY-MARKOV链的分析模型不但避免了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政策导向等因素的影响,而且将不同时期下土地利用的状态和数量考虑其中,因此预测的研究区目标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更趋准确,为预测土地利用变化总量提供了较好方法。(2)考虑到Beta系数在不同模拟尺度上具有差异性,将不同模拟尺度下的模拟结果的优劣程度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确定本研究模拟的最佳尺度为100*100m。(3)模拟结果不仅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准确体现了芜湖市社会经济发展及城乡布局的总体方向,因此CLUE-S模型更具现实性和准确性。(4)由于土地利用最终目标的不同,导致在基于规划指标和基于预测目标的两种模拟结果中,发生增减的主要地类的规模和类型均不相同。基于此,在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过程中可以对土地利用目标进行调整,从而引导各不同地类间相互转换,使得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空间调整的目标得以实现。为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和管理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5)通过LUCC的模拟,可以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各项指标在空间上赋予“矢量性”,进一步补充了现行指标的分解过程,使得将来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更具科学性,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