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脏是哺乳动物体内质量最大的内脏器官,其中分布着高密度的血管和胆管。在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诊断治疗过程中都涉及到肝内血管和胆管的解剖学位置及循环方向,因此探究肝内脉管系统的基本形态、实现其三维重建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CT成像技术即为探究血管形态和结构常用方法。为了获取准确的肝脏血管图像,本文采用实验室自主搭建的微型CT成像系统,以C57BL/6白化小鼠为研究对象,优化了小动物肝内脉管系统CT成像条件和图像处理方法,通过该技术获得了离体和活体小鼠肝脏的血管成像并将其应用于经脾肝肿瘤转移病理模型,获得了小动物肝内脉管的三维空间结构,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探索出小动物离体肝脏血管的最佳CT造影方法:经肝门静脉灌注300μL水溶性造影剂。以组内研发的CT/荧光双模式纳米探针作为造影剂,实现了肝脏血管CT和光学成像的有机结合。2)通过CT的体素连续三维重建法,成功重建了肝内血管三维结构,同时使用了最佳阈值估计、中值滤波和对比度增强等方法,探索出一套肝内脉管系统结构信息的图像处理流程,由此获得精确的肝脏血管三维图像。3)探索活体小动物肝内血管和胆管CT成像的方法。提取出活体小动物肝脏血管的整体和局部结构信息,通过辨识肝内血管的位置在二维平面上进行肝脏分区。进而,对比健康肝脏与肿瘤转移模型的肝脏血管CT成像,分析了其在形态、密度、分支数、血管平滑度和连续性等方面的差异,为肿瘤肝转移灶的辨别提供了丰富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