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新兵军事训练中投弹骨折危险因素调查及预防措施分析目的分析新兵军事训练中投弹骨折的危险因素及提出相应预防措施,减少投弹训练伤的发生。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对试验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战士进行随访调查。调查指标包括:身高,体重指数,吸烟,是否经常饮用碳酸饮料,文化程度,骨质疏松程度,投弹训练成绩,投弹姿势,热身是否充分,地域来源,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训练强度,天气因素。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新兵在热身、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训练强度、投弹姿势、天气2组间的差异分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有3项因素进入回归模型:入伍前缺乏体育锻炼、训练强度过大、投弹姿势不标准是新兵投弹骨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投弹前充分热身、避免疲劳训练及突击训练、严格按照标准投弹姿势训练、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训练调整至气温较高的时间段等是预防新兵投弹骨折发生的有效措施。第二部分表面肌电在投弹训练中的应用研究分析目的利用表面肌电技术,测试投弹时相应肌肉肌电值RMS,并对比分析不同投弹姿势对于参与肌群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某部新兵,选取投弹姿势标准者21名,投弹姿势不标准者21名,利用表面肌电仪记录两组战士投弹时的竖脊肌、胸大肌、三角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斜方肌、背阔肌的肌电值即均方根振幅(RMS),要求两组战士均进行连续不间断同等强度的投弹,投弹次数为3次,并取平均值;比较分析两组间各肌肉的肌电值变化情况。结果标准组和非标准组投弹距离(m)分别为38.5±4.04和28.3±6.15,有统计学差异(p﹤0.05);一次投弹平均所需时间(s)分别为1.35±0.44和1.67±0.39,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标准组在投弹中三角肌、肱三头肌、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竖脊肌肌电值变化较非标准组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标准组在投弹中肱二头肌较标准组变化明显(p﹤0.001);在胸大肌、斜方肌、背阔肌两组战士肌电值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投弹姿势可以影响所需要参与的肌群以及肌肉的发力。在部队日常训练中,一定要加强士兵标准投弹姿势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投弹成绩,也可以减少不正确投弹姿势所带来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