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传递和民族交往,使民族文化间的文化差异在不断减小,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正逐渐削弱,而伴随民族文化发展的民族文化认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作为民族文化认同首要标志的民族语言,在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濒临着消失的危险。民族文化认同关系到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而民族语文教学又是保存和传承民族语言以及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但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民.汉双语的教学中,却出现了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只愿意学习汉语、反对民族语教学、单方面对主流文化产生积极认同的倾向。由于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中民族语文教学对少数民族文化认同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语文教学的现状,探讨民族语文教学对民族文化认同的影响,揭示其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在民族学校的民族语文教学中提高少数民族文化认同的建议。
民族语文教学和民族文化认同都是目前民族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双语教学体系和民族文化认同的形成和影响因素等问题的研究。本文首次把民族语文教学与民族文化认同联系起来,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运用到教育学的研究领域,采用个案研究法,选取阜蒙县蒙古族高中学生对本民族文化及对主流民族文化的认同为个案,结合问卷法、访谈法、文献法,分析民族语文教学对民族文化认同的影响,为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在今后民族语文教学的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研究发现,蒙古族高中的学生在总体上对主流民族文化和本民族文化都呈现积极认同趋势,其中,对本民族的情感表现最为积极,然而对本民族语言的认同程度却出现危机,同时在认知和行为意向上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的程度也不高。另一方面,蒙古族高中的学生民族语文的基础、学习语言的环境以及对民族课的认知都作为民族语文教学的影响因素左右着他们,而这些因素又与民族文化认同之间产生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认为,由于社会的变迁,学校教育作为传承文化的主要途径,侧重于主流文化的传播,而忽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不仅在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的培养中没有体现出民族性,而且在民族语文教学中也忽视语言文化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孤立地向学生传授语言,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降低。因此,本文提出民族学校要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在传递主流民族文化的同时,完善民族语文教学,让少数民族学生正确地看待本民族语言,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少数民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