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关键要有农业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农业高职院校是涉农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为农业现代化建设输送、储备人才。本文从人才培养的视角,探讨农业高职院校如何培养服务于区域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满足现代农业的人才需求,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为构建农业高职院校涉农专业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理论支撑,同时对农业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有效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构建建议。本文通过对农业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就业导向、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提出当前涉农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偏差、人才培养基础条件不够完善、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不够、为农服务意识的教育较薄弱等问题。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涉农专业“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深入分析了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场校合一、紧跟农事、且耕且读、全程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校企合一、学做一体、项目导向、循环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等,总结了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依托广东省农业产业群,构建南亚热带农业产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打破固定学期、学年制,实施“产教融合”、“以农时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循环递进”实施全程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两课堂互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能力;“至土至洋”,培养学生适应海外就业能力。提出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应努力构建以服务区域现代化农业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以完善人才培养路径为关键、以加大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力度,从产学研多方位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为重要内容、重视培养学生为农服务软实力为保障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专业群对应区域农业产业群、涵盖产业链,强抓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农业人才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特点灵活采用教学方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区域“三农”发展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通过专业教育、就业指导、校园文化活动、实践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择农、爱农、事农,使涉农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农业企业能真正地“用得上、留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