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型脱发患者毛囊干细胞分布及其雄激素受体表达的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elei19890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男性型脱发是一种常见毛发性疾病,不仅影响患者容貌,而且给患者生活和心理造成严重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脱发的治疗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男性型脱发的发病分子机制和治疗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研究的热点。 男性型脱发发病的分子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雄激素及其受体和遗传因素在该病的发病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雄激素是改变毛发生长的主要调节因子。青春期后,雄激素刺激胡须、腋毛和会阴部毛发的生长,但对于有特定男性型脱发家族史的个体,雄激素使其头顶和前额部头发逐渐向毳毛转化而形成脱发。雄激素是通过与细胞核内的雄激素受体结合来发挥生物效应的。在皮肤,雄激素受体存在于表皮、毛囊、皮脂腺、汗腺、真皮乳头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等细胞和组织中。那么在男性型脱发发病过程中,雄激素通过与哪些部位的雄激素受体结合来诱导脱发呢?国外Hibberts等研究认为真皮乳头细胞是雄激素作用的靶部位,脱发区真皮乳头细胞比非脱发区含有高水平的雄激素受体,雄激素和其受体结合后产生过多的细胞因子如TGF—β1,作用于毛囊进而影响毛发的生长。但也有研究发现,男性型脱发患者头顶脱发区真皮乳头细胞中雄激素受体的表达量与非脱发区并没有明显差别,并发现在毛囊的各个组成部分中均有表达。这也许说明,在男性型脱发中,真皮乳头部细胞可能不是雄激素作用的唯一靶部位,可能还有其它结合位点来诱导本病。 毛囊干细胞的分化与毛发周期性生长密切相关,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国内研究发现,大鼠触须中毛囊干细胞在整个毛囊周期中均有雄激素受体的表达,认为雄激素可直接与毛囊干细胞中雄激素受体结合而影响毛囊干细胞的分化。因而,我们推测,男性型脱发头皮毛囊干细胞中存在雄激素受体,而且不同区域其表达水平可能有差异,导致毛囊干细胞对雄激素的敏感性不一,从而影响其分化和增殖能力而导致特定区域的脱发。这一研究,国内外均未见文献报道。 目的:初步探讨男性型脱发患者头皮毛囊干细胞形态学变化规律及其雄激素受体表达情况,为下一步从毛囊干细胞方面来研究男性型脱发发病的分子机制及其治疗奠定基础。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双重免疫荧光的方法,对来自10例男性型脱发患者不同区域毛囊干细胞进行形态学及其雄激素受体表达进行研究。其中非脱发区枕部、脱发过渡区和脱发区各为一组,对照组为正常头皮,每组标本至少计算30个完整毛囊单位组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组间两两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男性型脱发患者毛囊干细胞分布情况:来自不同区域头皮组织和正常对照组,在毛囊隆突部均有毛囊干细胞,但在数量有所不同,脱发过渡区和脱发区毛囊干细胞数分别与枕部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少(P<0.05)。脱发过渡区和脱发区在毛囊漏斗部、表皮基底层及皮脂腺上毛囊干细胞数明显多于枕部与正常对照(P<0.05)。2、正常成年男性头皮及男性型脱发患者头皮毛囊干细胞均有雄激素受体的表达,毛囊干细胞中雄激素受体阳性细胞数的百分比情况:脱发区>脱发过渡区>枕部>正常对照(P均<0.05)。 结论:1、男性型脱发患者,毛囊干细胞数在脱发过渡区和脱发区毛囊隆突部减少,但在毛囊漏斗部、表皮基底层及皮脂腺部位增多。2、正常成年男性头皮及男性型脱发患者头皮毛囊干细胞均有雄激素受体的表达;不同区域毛囊干细胞中雄激素受体阳性细胞数的比例是有区别的,脱发区的比例最高,可能是男性型脱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背景: 直肠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题,单纯手术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存在根治性切除率低,术后局部复发率高,部分患者不能保肛,5年
研究背景及目的: 近年来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其诊疗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恶性淋巴瘤是一种可以通过恰当的临床治疗,使病情完全缓解的恶性肿瘤之一。因此在治
随着医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信息系统(HIS)已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医院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笔者认为,必须重视HIS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