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国内外关于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其中也不乏对于心理控制源和应付方式的研究,但是研究二者之间关系的却很少见。开展对高二学生心理控制源和应付方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不仅可以了解他们控制源和应付方式的特点和差异,还可以获得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一些启发,以便能改善高二学生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本文以四川省成都地区、资阳地区4所中学共540名高二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和应付方式问卷为调查工具,探讨了不同性别、不同学科、不同类型学校(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来自城市和农村的高二学生其心理控制源和应付方式的特点,及二者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1.大多数高二学生的心理控制源是内控型。高二学生心理控制源在内控性因子和有势力他人因子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心理控制源比女生显著倾向于在有势力他人和内控性。高二学生在内控性因子和机遇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学科差异。理科学生的心理控制源比理科学生显著倾向于内控性和机遇。高二学生在内控性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和学校差异。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其心理控制源更倾向于内控性。重点学校学生与非重点学校学生相比,其心理控制源更倾向于内控性。2.高二学生主要采取解决问题、幻想、求助、退避的应付方式。高二学生的应付方式在求助因子和合理化因子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多地使用求助方式,男生比女生更多地使用合理化方式。高二学生在求助因子和合理化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学科差异。文科生比理科生更多地使用求助方式,理科生比文科生更多地使用合理化方式。高二学生在求助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和学校差异。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更多地使用求助方式。非重点学校学生比重点学校学生更多地使用求助方式。3.心理控制源各因子与应付方式各因子存在显著相关。内控与解决问题呈显著正相关,与自责、合理化、幻想、退避呈显著负相关。外控(有势力他人和机遇)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呈显著正相关,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显著负相关(有势力他人因子与求助因子负相关不显著)。以心理控制源的3个因子,即内控性、有势力他人、机遇作为自变量,应付方式6各因子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心理控制源,尤其是机遇因子,对应付方式有显著预测作用。越是内部控制的人越多地使用积极的应付方式,越是外控的人越多地使用消极的应付方式。本研究有利于我们更透彻、更深刻地了解高二学生心理控制源和应付方式的特点,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高二学生心理控制源与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在教育过程中结合高二学生的特点,指导他们正确地归因,有效地应对,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