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是”字句和韩国语“(?)”句在各自语言中的使用频率都很高。语法学家们运用了不同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它们进行了大量的本体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研究成果。但是汉语“是”字句和韩国语“(?)”句的对比研究还没有进入自觉地研究阶段,更多的是由于教学、翻译的需要进行的,尚未发现汉语“是”字句和韩国语“(?)”句的对比研究文献,再加上为了减少把汉语和韩国语作为第二语言来习得的习得者对“是”字句和“(?)”句使用上的偏误,本题的研究是有必要的。三个平面语法观的核心思想的两个结合是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研究语法要打好静态研究这个基础,才能更好的进行动态研究。基于这一点,本文的研究视线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放到了句法平面和语义平面的研究上。对“是”字句和“(?)”句的句法和语义进行共时平面上的分析乃至对比,也能为将来的“是”和“(?)”的语用对比研究打下些许的基础。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明确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思路和方法,回顾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还说明了语料来源及文中所要引用的符号。由于“是”和“(?)”在本体研究中的分歧较大,我们在第二章中对“是”字句和“(?)”句的性质及句子进行了界定,其中主要包括对词性和句子的界定。之所以对其词性进行界定,是因为其词性认识的不一致会导致其句子界限的不分明。第三章的内容是“是”字句和“(?)”句在句法上的对比分析,首先确立了“是”字句和“(?)”句的句法结构,然后对其句法成分逐一进行了分析,从而归纳出了“是”字句和“(?)”句的异同点。第四章的内容是“是”字句和“(?)”句的语义上的对比分析,首先对“是”字句和“(?)”句进行了语义成分分析,再此前提下找出了“是”字句和“(?)”句成分间的语义关系的相似点和特有的语义关系,并总结出其相应的对应形式。最后是结语部分,总结了“是”字句和“(?)”句在句法和语义分析上的异同点,并提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