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洲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不断摆脱基督教束缚的世俗化进程,世俗主义内化成欧洲国家的意识形态。上世纪50年代以来,穆斯林移民由于客籍劳工、家庭团聚、政治难民、留学深造等原因涌入欧洲社会,欧洲穆斯林人口数量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穆斯林群体和伊斯兰信仰逐渐走入公共视野,成为各种争论的焦点。伊斯兰教与欧洲世俗主义存在事实上的张力,不仅在于它是一种信仰体系和宗教价值观,更在于伊斯兰教缺乏类似于欧洲历史进程中基督教与世俗主义的磨合。本世纪以来,西方社会中打着伊斯兰教旗号的暴恐事件时有发生,加之民粹主义与穆斯林恐惧症,欧洲伊斯兰教与世俗主义的张力成为学界、教界、政界讨论的焦点,欧洲社会和伊斯兰教内部的有识之士致力于缓和张力。本学位论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阐明选题缘由及意义,总结概括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分析欧洲穆斯林的历史和现状。第一章梳理世俗化相关概念,主要包括“世俗”、“世俗化”、“世俗主义”和“后世俗主义”。词语“世俗的”是所有相关概念的词根,因而与所有相关概念具有内涵上的延续性;同时,不同概念所代表的具体内涵又相互区别。欧洲是世俗化发源之地,也是当下世俗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与其它地区相较而言,欧洲社会的世俗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水平。第二章论述欧洲伊斯兰与世俗主义的张力。张力的存在涉及到两个主体,世俗主义作为主体的一方存在着内部的差别化,第一节旨在阐明欧洲社会内部世俗主义模式的区分。伊斯兰教与世俗主义的互动良久,历史上伊斯兰教与欧洲世俗主义的接触和碰撞使得双方都形成一定程度的消极印象,第二节旨在指出张力在某种意义上是历史遗留物。第三节旨在从政治、法律、教育、文化、艺术等方面阐述张力的现实表现和理论渊源。第三章论述欧洲伊斯兰与世俗主义张力的调适。欧洲社会所奉行的世俗主义意识形态是张力存在的原因之一,张力的缓和需要欧洲社会世俗主义的自我调适,即欧洲社会向后世俗社会的转变。第二节论述伊斯兰教作为调适的另外一个主体,即“欧洲伊斯兰”的构建。欧洲穆斯林学者致力于构建一种新的话语体系,即所谓的“欧洲伊斯兰”,试图通过对伊斯兰教的适当改革,实现伊斯兰价值观与欧洲世俗价值观的和解与融合。结论部分主要阐明“欧洲伊斯兰”是伊斯兰教与欧洲世俗主义张力调适的产物,为欧洲穆斯林的未来构建一条可行的道路。虽然就目前而言,伊斯兰教与欧洲世俗主义间仍然充满张力,“欧洲伊斯兰”的实现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它是可以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