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光晶体的光纤编振态控制系统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gt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自适应的偏振控制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器件。对于传输速率40Gb/s以上的光纤通信系统,由偏振引起的相关损害越来越敏感,严重影响通信质量,已经成为了光纤传输速率提升的瓶颈。高速偏振控制器能快速补偿光纤传输系统中的各种偏振相关的信号损伤,在输出端得到任意偏振态,大幅提高系统性能,是目前高速光纤通信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首先综述了偏振控制器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偏振光相关基本理论,讨论了电光晶体以及电光效应,并对电光晶体偏振控制器进行了研究。论文分析了目前现有的偏振控制器反馈控制算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偏振控制反馈算法,解决了原有算法收敛性不好、搜索时间较长的缺陷,缩短了偏振控制算法收敛时间,提高了偏振控制器的响应速度。在硬件系统方面完成了以TMS320F2812DSP芯片为核心,结合在线偏振检测模块的偏振控制硬件系统设计,通过DSP芯片内置的AD采集在线偏振检测模块PolaDetect输出的与偏振态相关的四路模拟电压,经过控制算法处理之后通过DA芯片输出用于驱动PCM401型电光晶体偏振控制器的四路电压,形成一个光偏振态的闭环控制系统,并利用现有设备搭建了偏振控制实验系统平台,完成了对所设计的硬件电路以及偏振控制算法的验证,实现了对光偏振态的实时控制。尽管实验系统在稳定性以及精确度上仍有待改进,但整个系统设计思路对新型光纤偏振控制器的研究与开发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对电子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磁性材料和器件磁学特性的电场调控在超高密度磁记录、磁传感器,微波磁器件等领域有突出应用前景,因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对于具有不止一个易磁化轴的薄膜系统(如立方单晶薄膜及软磁/硬磁复合薄膜),其磁性电场调控的报道目前非常少。本论文主要内容就是通过理论分析与微磁学仿真研究铁氧体单晶薄膜及复合薄膜磁学特性基于应力机制的电场调控。具体得到以下结果:详细
反激式开关电源由于电路简单、原副边电气隔离和可实现升降压等优点,在计算机、信息通信等小功率电源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电源是电子设备正常工作的保障,随着电子设备性能的不断提高,对电源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铁路应用电源为背景,为提高其电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反激小功率DC-DC二次电源进行优化设计。首先在深入分析反激开关电源工作原理及控制方式基础上,对降低功率开关管可靠性的电流尖峰进行
小麦纹枯病是由丝核菌引起的真菌病害。作为小麦病害之一,目前对小麦生产逐渐构成严重威胁。有关小麦纹枯病抗性遗传和分子标记的研究报道很少,难以满足小麦纹枯病抗病育种的需要。开展有关纹枯病的抗性遗传和分子标记研究将对该病害的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研究利用一套植物数量性状QTL体系检测的遗传实验方法,分析了AR_Z×扬麦158 F_6代RILs纹枯病的抗性遗传规律。并以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小麦抗纹枯
局部放电是引起电力变压器产生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针对当前电力变压器局部放电检测技术情况,对局部放电产生机理和局部放电超高频检测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局部
从天然产物中筛选低毒、高效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已成为当今抗氧化剂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本文以斑褐孔菌(Fomitiporia punctata(P.Karst.) Murrill)子实体为研究对象,对其多糖分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是世界主要油料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油菜籽作物。提高单产的同时提高油菜籽的含油量和品质一直是当代油菜育种的核心目标,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结合常规育种创造含油量高、蛋白质含量高、种皮薄、纤维素含低的黄籽油菜品系(种)是当前油菜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的研究表明,在其种皮色素形成的多个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步骤
在大功率长距离输电等方面直流输电有着交流输电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高压直流输电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而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合成电场、离子流等。在直流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研究中,需要对地面合成电场进行有效的测量,进而验证计算方法的有效性或评估线路环境是否满足要求。由于传统的测量仪器造价高,本文采用虚拟仪器技术设计了一套低成本的地面合成电场测量系统。基于将地面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