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隙岩体的粘弹塑性应力变形分析及其工程应用

来源 :河海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567843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裂隙岩体是一类常见的工程岩体,其强度、变形和稳定性主要受结构面的控制。本文采用块体单元法来模拟岩体变形的不连续性,以块体单元之间的接触缝面单元来模拟岩体中的结构面,在接触缝面单元的本构关系上引入西原模型来研究岩体的流变性质,并进行了工程应用。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 1.系统地介绍了块体单元法的理论,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公式的推导。 2.引入块体的常应变作为基本未知量,从而使计算能够考虑块体的弹性,大大增加了计算的精度。 3.将弹—粘弹—粘塑性复合流变模型——西原模型的本构关系引入块体单元法理论中,将其作为块体之间接触缝面的本构关系,进行了相关公式的推导并列出了相应的粘弹性和粘塑性阶段的计算步骤,同时进行了相应的程序编制工作。 4.在锚杆支护的加固模拟上,将锚杆视为穿越块体的特殊元件,参与块体单元协同工作,形成加锚单元的综合效应模型。将锚杆的劲度加入到系统的整体劲度矩阵中,直接而又比较客观的反映了锚杆对岩体的加固效果,并推导了相应的理论公式。 5.在上面的理论研究基础上进行了工程应用,对瀑布沟水电站大跨度地下洞室群中代表性较好的5号机组段进行了计算,取得了较好的计算效果,并对计算成果进行了分析。
其他文献
该文首先简介了国内外风资源利用状况,以及广东沿海海上风资源的可利用潜力,而主要讨论如何在采用ASP组件技术建立的WebGIS平台上,利用所收集的海洋站资料、沿岸气象站资料、
航空发动机各段机匣之间主要通过螺栓来相互联接,螺栓联接结构的力学特性对整个飞机的优化设计至关重要。螺栓联接面的多重非线性导致结构刚度的不连续和非线性,使机匣结构动
66kV配电网传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采用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两种非有效接地方式,这两种接地方式对于单相接地故障均不立即跳闸,而是允许带故障继续运行两小时
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运行调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是能量管理系统(EMS)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确的预测可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文中概述了负荷预测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历程,
能源开发是关乎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海洋中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随着海洋油气开采产业的发展,油气资源的开发从近海逐步发展向深远海,浮式生产系统是深水油气资源开
分布式潮流控制器是从统一潮流控制器演变而来的,去掉了串联侧和并联侧之间的公用直流电容,不仅具有统一潮流控制器的控制功能,还具模块化的特点,控制方式更加灵活。本文首先介绍了分布式潮流控制器的拓扑结构,阐述了其利用三次谐波传输有功功率的原理以及对系统功率潮流的控制能力。对于分布式潮流控制器装置级控制策略而言,电压与电流的相位信息是必不可少的,设计了基于二阶广义积分的基频信号锁相环,阐述了级联式延时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