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女作家的爱情叙事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革结束,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文学随之进入了崭新的时代。我们在谈到八十年代文学时,总会不经意间想起五四时期的文学。八十年代文学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把五四时作家的“启蒙”与“文人意识”进行重现,再次建立重视文学本身的价值立场的过程。同时,八十年代作为关键的转折时期,不仅上承五四时期,且下接九十年代。九十年代文学总体上对八十年代文学表现出厌弃的态度,对八十年代的启蒙叙事进行反思,进而走向了具有自身特色:或探寻古典文化,或走向身体叙事,或迈进民间话语。在这个关键的八十年代,女作家作为重要的群体参与了这伟大的历史变革。由于人的解放,女作家带着她们的作品大量浮出地表。她们带着自身的书写特性,表现了与男作家不一样的生命写作。而爱情作为世界性的文学母体,从来就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一方面文学可以表现最具个性特征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爱情饱含了丰富的社会内容,能够走向人性深处,让我们认识到自身的生存状态。所以笔者就把写作的角度定为“八十年代女作家的爱情叙事”。在整个特殊的八十年代,爱情书写一直紧跟潮流。女作家作为这一时代的有力参与者,凭着自身独特的性别差异,让长期被压抑的女性情感借助“解放”的春潮喷涌而出,创作出不一样的爱情体验。本文试图对八十年代女作家的爱情叙事进行一个完整梳理,主体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是从“爱情叙事的多重变奏”角度出发,把八十年代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描写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意识形态框范内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纯粹爱情、魔幻与游戏中的爱情和日常叙事中的爱情。在对八十年代爱情叙事进行一个梳理以后,第二章表现的是“在爱情书写中女性的自我追寻”,在这一章中,表现的是女性最初对爱情的权利的争取与尊严的获得,继而在爱情中不断地抗争,最后有所突破。同时,这突破还体现在女性在性爱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性爱中,她们不再是逆来顺受的一方,而是本能与欲望的化身。第三章是女作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独特艺术追求:叙述角度的多样化以及叙述话语的独特性,她们与男性作家相比有着独特的异性差异:宏大叙事与经验写作的差别、自恋意识与自省意识的区分、传统价值的坚守与超越。本文发现,八十年代女作家的爱情书写呈现自身的特点。对其进行深入透视,既让我们认识到八十年代的女性在爱情中的处境与感受,进而折射出女性的社会地位与解放历程,同时也走向了人性深处。
其他文献
综合传统考核方法的主要问题,考察公务员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比较分析传统数字统计和模糊语言值统计的差异,指出经典方法产生的歧义,运用模糊数运算,构建基于语言值模糊数的公务员
理想主义一直是张炜的文学创作倾向。《古船》作为张炜第一部长篇小说,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价值,给人以理想主义的激励。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价值失衡、信仰缺失
本文报道了发现性反转综合征患者1例。其染色体核型为46,XY(GTG),社会性别为女性。 This article reports a case of patients with reversal syndrome found. Its karyotyp
本文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所选文本为美国儿童文学作品《神奇的我》,作者是美国作家帕西奥。《神奇的我》讲述了一个外貌丑陋但内心善良的十岁男孩奥古斯特的故事,他起初因为
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是中国古代文言志怪笔记小说的代表之作,其深受清代实学社会思潮的影响,呈现出“经世致用”、“黜虚崇实”的美学风格。本文试图在美学的视域下,阐释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和文学著作,它的内容之广博,述史之精确,文采之斐然,为历代读者所称道。由于受到历史传统、家学渊源、时代背景以及个人独特的人生遭际的影
针对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安全经济运行问题,提出了分布式电源主动参与无功优化控制的策略。通过潮流计算,以系统网损和电压偏移量的综合最优为目标函数,利用基于最优保存策
近几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模式快速进入市场,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就业岗位的需求越来越多,中国大中小公司数目越来越多,
交互式图形系统中图元的属性和服务差别较大,有必要对它们建立统一的数据模型。采用了CIM标准来构建交互式图形系统中图元的电气模型,并把图元的几何模型合并到电气模型中,形
丁晓平是解放军出版社一位"70后"的文学编辑、图书编辑部副主任,锁定他为采访对象,缘于笔者近日购得的一册《解谜〈毛泽东自传〉》,书的作者便是丁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