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骨桥蛋白、瘦素在不同阶段胃粘膜病变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胃癌中表达的意义,从而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新的理论参考。方法:1.54例胃黏膜活检标本来自大理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2003~2008年的存档蜡块,其中正常胃黏膜1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18例,不典型增生18例。60例胃癌术后标本取自2010年2月—10月在大理学院附属医院外科住院的手术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为38-74岁,平均59.6岁;早期胃癌16例,进展期胃癌44例;高/中分化癌(包括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37例,低分化癌(包括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粘液腺癌、未分化癌)23例;有淋巴结转移的42例,无淋巴结转移的18例;侵及浆膜层者44例,未侵及浆膜层者16例;按国际抗癌联盟1997年所定的胃癌TNM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其中Ⅰ期18例,Ⅱ期10例,Ⅲ期18例,Ⅳ期14例。所有标本均经病理学证实。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后,进行常规脱水,石蜡包埋。2.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骨桥蛋白和瘦素在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3.实验数据经SSP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以a=0.05为检验标准。结果:1.骨桥蛋白在正常胃粘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22.2%、33.3%、56.3%和79.6%,进展期胃癌组织及早期胃癌中骨桥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伴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P均<0.05)。骨桥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侵及浆膜组84.1%(37/44)显著高于未侵及浆膜组43.8%(7/16)(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83.3%(35/42)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0.0%(9/18)(P<0.05);临床TNM分期,在Ⅲ期+Ⅳ期组的表达率87.5%(28/32)高于1期+T1期组57.1%(16/28)(P<0.05);高/中分化癌和低分化癌中OP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0%(27/37)和73.9%(17/23),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瘦素在正常胃粘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33.3%、44.4%、56.3%和84.1%。进展期胃癌组织及早期胃癌组织中瘦素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P均<0.05)。瘦素阳性表达率,在侵及浆膜组84.1%(37/44)显著高于未侵及浆膜组56.3%(9/16)(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90.5%(38/42)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4.4%(8/18)(P<0.05);临床TNM分期,在Ⅲ期+Ⅳ期组90.6%(29/32)的表达率高于Ⅰ期+Ⅱ期组60.7%(17/28)(P<0.05);高/中分化癌和低分化癌中Lept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3%(26/37)和87.0%(20/23),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0例胃癌标本中,骨桥蛋白和瘦素共同阳性表达者为35例,共同阴性表达者为6例,经Spearman木目关分析,r=0.113(P<0.05),骨桥蛋白和瘦素的表达存在正相关性。结论:1.骨桥蛋白和瘦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胃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强,且与胃癌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2.胃癌组织中,骨桥蛋白与瘦素之间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可能协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及演进的过程。3.骨桥蛋白和瘦素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能是胃癌的肿瘤标志物,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新的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