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商圈理论的商业建筑设计策略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lingsv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全球经济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消费观念改变的同时,商业建筑的模式也悄然发生着具有特色的时代变革。商圈是一个城市繁荣形象的主要标志,它浓缩历史文化、体现地域特色、反映城市风貌,是城市的亮点和精华所在。一个成功的、有影响力的城市商圈无不以它鲜明的特色、独一无二的经营模式、景观地标不仅带动商业发展更促进这个城市乃至这个国家旅游、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商圈中的商业地产作为商圈最重要的组成因子与整体商圈有着“共存亡”的互动关系。近年来,由于住宅类地产竞争十分激烈、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强,赢利空间日渐缩小,为寻求新的利润来源,必须拓展新项目,地产商纷纷转向商业地产开发。但是,商业地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方面,开发形式存在同质化的特点,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由于开发商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销售方面,忽略了商业地产规律,造成不易租售、项目闲置的后果。在经济迅速发展、商业地产成为市场新的宠儿的同时,消费者的观念和习惯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购物的需要也越来越高,从一种单纯的目的性消费发展成一种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随机性消费。所以,基于商圈理论下的商业建筑设计研究是呼应了时代的需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旧命题”。本文以商业建筑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基于商圈理论和对我国三个城市的商圈分析,结合工程案例的实践经验,提出影响商圈发展的三大因素,希望通过研究能在商圈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商业建筑的外部空间、外观设计和内部空间设计的设计策略。在今后的商业建筑设计中,唤起设计人员和开发商对商圈和商业建筑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发展的重视。文章一共五章,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讲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意义,限定了论文的研究对象,概述了商业建筑的定义和发展,建立对商业建筑的整体认识;第二部分先阐释了商圈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于商圈理论的商业地产定位,对广州、长春、松原三地商圈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和采访,总结了我国商圈发展的三大因素和相互关系。第三部分分成两章,主要针对广州、长春、松原四地的商业建筑的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从外部公共空间、外观形象设计和内部空间对商业建筑的设计策略进行总结和归纳,结合对松原市某商业建筑项目的总结,分析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商业建筑在满足开发商商业开发的目的的同时做到建筑设计的创新。最后,对基于商圈理论和现代商业建筑的现状,对商业建筑的未来提出了自己的展望和一点想法。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2016年间4例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及随访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思想是伴随着西方发达国家民主政治的推进和城市规划理论的变革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就是将城市的规划建立在政府组织、专业规划人员与城市
激励机制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能够影响职工的态度和需求,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实现自身工作效率的提高和长效的发展。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
随着客户对高附加值物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服务已经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最具竞争力的业务模式之一。同时,供应商管理库存(VMI Vendor M
<正>"大众旅游"时代已经到来,旅游路上人潮汹涌,但随之而来的旅游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也让原本美好的初衷频现"囧态"。君不见,马尔代夫的海边有我们的游客在捞珊瑚;君不见,埃
为应对气候变暖带来的危机,低碳城市建设作为实现我国节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正逐渐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在节能减排背景下,城市规划编制应能够反映能源综合利用的诉求,注重与城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会展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新亮点。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展馆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展会数量和展览面积逐年增加,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行业经济效
以北京市4个城市带状公园: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皇城根遗址公园、北二环城市公园和菖蒲河公园为研究对象,借助心理实验的SD法—语义差异法(Semantic Differential)分析了游人
土地使用权是我国土地生产要素实现市场配置的物权法途径。土地资源市场配置的基本要求是土地要素的可流动性,土地使用权的物权法建构就是要区分公益性与非公益性土地,允许在非
中国古廊桥是桥梁文化中最为浓墨重彩的篇章,它不仅集建筑设计、科学技术、环境艺术于一体,更是汇集了风水、祭祀、风俗、神灵故事等诸多方面的传统信仰文化特征,集中地承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