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耕地土壤CO2排放的时空变化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变暖是国际上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CO2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土壤是重要的陆地碳库,水力和耕作引起的土壤侵蚀、搬运和沉积会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土壤有机碳在景观内的分布,很多研究认为,土壤再分布会影响碳输入土壤的速率和土壤有机碳的分解,因此,土壤再分布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土壤和大气间的碳交换。中国的黄土高原地区是全球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地区,因此,研究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CO2排放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土高原侵蚀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137Cs和210Pbex示踪技术判定侵蚀区和堆积区,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原位监测侵蚀区和堆积区的土壤CO2排放,同时监测土壤温度(5cm)和土壤水分(10cm)变化,目的在于:(1)研究土壤CO2排放在侵蚀区和堆积区的时空变化;(2)确定土壤侵蚀堆积、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对坡耕地土壤CO2排放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没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土壤CO2排放的昼夜变化与土壤温度相近,呈单峰曲线,土壤CO2排放昼夜变化的最高值与土壤温度昼夜变化最高值同时出现或略早于土壤温度昼夜变化的最高值出现,侵蚀区土壤温度昼夜变化可以解释土壤CO2排放昼夜变化的41.70%-86.27%,堆积区土壤温度昼夜变化可以解释土壤CO2排放昼夜变化的24.58%-78.95%,当土壤水分接近田间持水量时,土壤CO2排放昼夜变化主要受土壤温度的影响;(2)土壤CO2排放日平均值的年变化受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的双重影响,4个双因子模型中,R=aebTWc可以最大程度的解释土壤温度日平均值和土壤水分日平均值对土壤CO2排放日平均值年变化的影响,在侵蚀区该模型可以解释土壤CO2排放日平均值年变化的75.6%,在堆积区该模型可以解释土壤CO2排放日平均值年变化的83.1%;(3)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在侵蚀区和堆积区的差异没有表现出一致性的规律,但是土壤CO2排放在侵蚀区一致的低于堆积区,全年土壤CO2排放总量的空间变化与137Cs面积含量和210Pbex面积含量的空间变化显著相关(P<0.05),当土壤CO2排放量较高时,土壤CO1372排放空间变化与Cs和210Pbex面积含量空间变化的相关性相对土壤CO2排放量较低时更显著,与137Cs相比,210Pbex面积含量的空间变化可以更好的解释土壤CO2排放的空间变异性。综上所述,土壤侵蚀再分布是控制坡耕地土壤CO2排放在侵蚀区和堆积区差异的主导因素,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不是控制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资助体系不断完善,在研究生教育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研究生资助体系建设、资助金额、资助渠道等角度对研究生资助体系的发展进行了归纳总结。研究表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多元性、独特性、原生性、浑融性和可参与性等显著特点,是旅游开发和利用的巨大资源。本文以长江三峡地区为例,阐述了旅游经营主体应予明确的一系列开发利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全国模范教师、南宁市道德模范的徐华,以“热爱教育、爱生如子”的职业操守和“耐住寂寞、坚韧做人”的工作态度,言传身
报纸
纳米通道具有独特的微观管状结构,是指直径为0.1~100 nm的孔或管道结构,因其独特的尺寸效应,在材料物理化学性质,生物医学等方面表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目前,纳米通道技术研究
近年来,马铃薯全粉的开发应用已成为研究热点,国内许多研究机构和食品厂都致力于开发以马铃薯全粉为原料的新产品。总结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马铃薯全粉的品质特性、加工工艺,
<正>1第三次被银监会评为"农商银行标杆银行"6月29日,中国银监会农村金融部组织发起的第三次农村商业银行"标杆银行"评选结果揭晓,该行再次斩获该项重要荣誉,这是该行连续三
对岩体THM耦合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从THM耦合机理分析入手,结合国内外试验成果,对裂隙岩体耦合模型、方程求解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最后对后继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耦合机理研究
采用硬脂酸钠对镁铝碳酸根型水滑石MgAl-CO3-LDHs (LDHs)进行改性,讨论了改性工艺对聚氯乙烯(PVC)热稳定效果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对
固体核径迹探测器已在电离辐射测量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深入研究在固体核径迹探测器上形成径迹的形态信息(如长短轴、面积、深度分布等),有望可同时获得入射粒子的种类、能
在美国营利性高校发展进程中,联邦政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先后扮演了助推者、促进者和规范者的角色。首先,在联邦政府的助推之下,营利性中等后教育机构成功实现"身份"转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