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逐步进入后现代社会,并逐渐呈现出解构中心、多元化、认同趋向碎片化等特征和趋势,给传统的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理论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带来新的挑战。现如今,尽管中国仍处于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但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使得中国社会出现了当代西方社会中的拜金主义、人际关系的淡化、政治上的犬儒主义以及解构主义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更值得一提的是,后现代社会产生的后现代价值观在当代中国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中出现,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情感、认知等心理过程,在激发他们创新创造思维和能力的同时,也让他们产生迷茫与困惑,进而在遭遇困难或挫折后,容易造成情绪极度不稳定,产生心理危机。因此,了解后现代社会的理论特征,探究其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过程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以及促进青年大学生成为有担当的共产主义接班人,以维护国家美好未来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依照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思路,通过查阅文献、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差异比较以及经验总结等方法,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的现状和主要来源,探索后现代社会中某些理论特征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形成过程的影响,比较中外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差异,并从中探索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有效干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阐述研究背景和意义、总结归纳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阐述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其次,对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干预及后现代社会等相关概念进行表述,为本文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依据;再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危机的具体表现形式,探析后现代社会的特征和趋势在中国怎么出现并如何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影响的;而后,进行中外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对比,分析我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针对后现代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影响的过程和方式,借鉴和吸收国外优秀心理危机干预措施和理念,总结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有效干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