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在翻译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漫长的翻译史中译者却得不到应有的地位,一直屈身于原作者地位之下。对于译者的研究也只局限于表面,忽略了译者在社会以及文化中所起的深层次的推动作用。这样就造成了译者在翻译中的“隐形”。随着西方“文化转向”的兴起,译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译者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成为一个有着创造性的主体。对译者的研究也越来越兴盛,出现了诸如目的论、多元系统论、阐释学、重写等理论。其中以韦奴蒂所提出的译者的隐形最能说明译者以往地位的低下以及译者在现代翻译中所需采取的翻译策略。本文以译者的主体性研究为主体,结合韦奴蒂的翻译理论,并以《飘》的两个中译本为例,指出译者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的作用。本文共五章: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范围,目的,方法和意义,给出了论文的大体框架。第二章探讨了译者的边缘地位以及韦奴蒂“译者隐身”的理论,以此为以后的探讨做出铺垫。第三章讨论了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与限制。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在此章中讲探讨韦奴蒂关于译者的理论,指出译者在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第四章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分析《飘》的两个中译本。第五章为结论部分,谈到了本文的创新之处,并再次重申译者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作用,并指出这才是译者发挥其主体性的所在之处。本章还提到文章的不足之处并给出了个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