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常见的镰刀菌毒素包括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且危害巨大。当霉菌毒素进入动物体内后,肠道上皮成为了抵御危害的第一道屏障。在动物物种中,猪的消化系统与人类相似,因此,猪可作为评估霉菌毒素和人类肠道健康的模型。然而,低剂量DON和ZEA联合污染日粮对仔猪肠道炎症和上皮屏障功能的影响不得而知。因此,本课题选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见的镰刀菌毒素包括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且危害巨大。当霉菌毒素进入动物体内后,肠道上皮成为了抵御危害的第一道屏障。在动物物种中,猪的消化系统与人类相似,因此,猪可作为评估霉菌毒素和人类肠道健康的模型。然而,低剂量DON和ZEA联合污染日粮对仔猪肠道炎症和上皮屏障功能的影响不得而知。因此,本课题选用仔猪为试验材料,研究采食低剂量DON和ZEA自然霉变的日粮对仔猪生产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为评估低剂量DON和ZEA对动物及人类健康的影响奠定了理论基础。试验将80头21日龄的杜长大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试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1~42天)为攻毒期,第二阶段(43~56天)为恢复期。在攻毒期,分别饲喂对照组日粮(CON)、DON污染日粮(1000.6μg/kg)、ZEA污染日粮(269.1μg/kg)和D+Z污染日粮(1007.5+265.4μg/kg)。在恢复期,所有组都换成无毒的CON组日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饲喂DON与ZEA污染的日粮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在攻毒期,DON和ZEA单独处理组的仔猪日增重(BWG)和日采食量(ADFI)跟CON组相比没有显著(P>0.05)差异,而D+Z组的BWG和ADFI显著(P<0.01)低于CON组。在恢复期,各处理组之间仔猪的BWG和ADFI均无显著(P>0.05)差异。2、饲喂DON与ZEA污染的日粮对仔猪血清及肠道中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在攻毒期,饲喂DON或ZEA污染的日粮与CON组相比显著(P<0.01)升高了血清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D+Z联合污染组仔猪血清中TNF-α、IL-8和IL-6含量显著(P<0.01)高于单独污染的DON和ZEA组。与血清中促炎因子类似,空肠中的TNF-α、IL-8和IL-6含量在DON、ZEA和D+Z组都显著(P<0.05)高于CON组。此外,DON、ZEA和D+Z组提高了空肠中促炎因子的基因表达。表明,低剂量的DON和ZEA能诱发肠道炎症,且联合污染D+Z组的炎症反应更强。在恢复期,饲喂DON或ZEA污染日粮的仔猪除血清中IL-1β含量仍显著(P<0.05)高于CON组外,其余促炎因子在血清和肠道中的含量与CON组相比无显著(P>0.05)差异。而D+Z组无论血清和空肠中TNF-α和IL-6含量或是空肠中TNF-α和IL-6的基因表达量仍显著(P<0.05)高于CON组。表明,仔猪饲喂DON和ZEA联合污染日粮后即使经过一段时间恢复,肠道的炎症反应仍存在。3、饲喂DON与ZEA污染的日粮对仔猪肠道上皮屏障以及微生物菌群数量的影响在肠道上皮屏障功能方面:攻毒期,饲喂DON、ZEA和D+Z污染组仔猪显著(P<0.05)降低了空肠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的表达,且ZEA和D+Z组显著(P<0.05)降低了紧密连接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在恢复期,DON、ZEA和D+Z组空肠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的表达仍显著(P<0.05)低于CON组,表明毒素污染组损害了肠道上皮屏障功能,且2周内不能恢复。在肠道菌群数量方面:与CON组相比,DON、ZEA和D+Z组均显著(P<0.01)提高了盲肠中大肠杆菌属的数量,均显著(P<0.01)降低了盲肠中乳酸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的数量。且D+Z组上述菌的数量变化又显著(P<0.01)高于单独污染DON和ZEA的日粮组。在恢复期,DON、ZEA和D+Z组双歧杆菌属的数量恢复到正常水平,但盲肠中乳酸杆菌属的数量仍显著(P<0.01)低于CON组。另外,D+Z组盲肠中大肠杆菌的数量仍显著(P<0.01)高于CON组。表明饲喂DON和ZEA污染日粮可改变仔猪肠道特定微生物数量,且DON和ZEA在干扰盲肠微生物区系方面表现出协同效应。上述研究不仅评估了DON和ZEA的联合毒害作用,为DON和ZEA在饲料中的限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基础数据;而且为确定霉菌毒素对动物和人类危害的更为敏感的生物标志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测量,测量精度的提高会促进新的物理发现,从而推动物理学的发展[1]。精密测量技术在众多军事、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有着越来越多的应用。例如原子力显微镜[2][3]、生物测量[4],甚至于可以用于激光窃听[5]。美国曾经在海湾战争中将激光发射到敌方将领的汽车挡风玻璃上,声音引起玻璃的振动从而让激光光束携带相关信息返回到接收装置,最后对反射回来的光束进行分检和解调后可以还原得到声信号。这其中
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中,慢性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防患于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一些有优良营养特性的功能性食品进入大众视野。本项目研究以苦荞、杜仲叶、沙棘果渣、燕麦麸皮等药食同源食材为原料,采用传统山西老陈醋酿造工艺,经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熏醅后,对得到的醋醅直接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并磨粉制得醋粉。测定其成分,分析其可能具有的功能特性;通过动物实验对其降血压和抗氧化的功能进行评估,结论如下
牛奶子(Elaeagnus umbellata.Thunb)是一种宽阔的灌木,隶属于桃金娘目胡颓子属(Elaegnaceae)。牛奶子因其浆果中的番茄红素含量而闻名,具有抗氧化和抗炎活性。由于牛奶子多糖其含量相对低于番茄红素,因此其多糖的生理活性尚未得到研究。本文从山西牛奶子浆果物中提取分离纯化得到牛奶子多糖,并对多糖的结构、分子形态以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为牛奶子多糖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育对一个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现如今的课堂教学逐步重视对于学生素质的培养。而核心素养在初中数学中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数学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直观想象能力和数学抽象能力。此时如何根据本班学生学习特点优化课堂教学,在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构建一个高效的数学学习课堂,就成为教育者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药茶是用药食皆用的植物叶(芽)、花(蕾)、根茎、果实等原料,经加工制成单品或拼配品,采用茶叶泡、煮的方式供饮。枣叶作为一种新型草本茶,具有抗氧化和安神促眠等功效。与传统茶叶相比,枣叶茶不含咖啡因、茶碱等具有刺激性提神类化合物,目前已成为学界的热点研究材料。本研究以山西省交城天娇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红枣栽培基地的枣叶为研究对象,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不同采集期的5种枣叶样品中的5种化学成分(
平菇(P0)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在我国种植广泛。随着对平菇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将黄芪作为配料加入平菇培养基中,研究出了一种新型的营养价值更为丰富的蘑菇—北芪菇(P15)。本实验选取北芪菇以及相同环境中生长的平菇进行多糖提取,并对其提取物的理化性质、结构及生物活性进行了初步的对比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采用超声辅助热水浸提法提取P0/P15多糖,结合试验结果与实际操作的可行性,确定提取条件
砷(As)是一种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有毒类金属元素,其引起的健康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砷可通过皮肤、呼吸道和食物等进入人体,其中饮水摄入是人类主要的砷暴露途径。进入人体的砷会对组织器官造成损伤,诱发炎症和组织功能紊乱,引起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疾病,长期处于砷暴露环境还可能增加患肝癌、肾癌、皮肤癌和肺癌等多种癌症的风险。目前研究认为,砷造成的毒性作用与其引发的机体氧化应激密切相关。本
黑小麦麸皮是黑小麦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富含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等基本营养物质,此外还含有戊聚糖、花色苷、多酚等多种功能性成分。戊聚糖作为黑小麦麸皮细胞壁多糖中的主要成分,可溶性戊聚糖含量低,其他都是不溶性戊聚糖,造成了提取率低、利用价值差等负面影响。因此,需要采用适当的加工工艺技术去改善戊聚糖的溶解性,提高麸皮的利用价值。本文拟以黑小麦麸皮为研究对象,采用挤压、微波-挤压和微波-挤压-酶解三种
高粱是酿酒的原材料,蒸馏发酵后所剩的副产物酒糟酸度高,不易保存,因此如何提升酒糟的综合利用是各大酒企面临的巨大挑战。本实验研究了酿酒前后物质的营养变化,用醇碱法提取优化了酒糟醇溶蛋白,探讨了酒糟醇溶蛋白的理化特性,并研究了酒糟醇溶蛋白水解物的抑菌及抗氧化性能。为酒糟醇溶蛋白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旨在提升酒糟利用的附加值,达到资源有效循环利用的目的。本实验结果如下:1.酿酒前后物质成分的变化
我国的鲜枣产量很大,但是由于贮藏时间短,导致销售情况非常严峻,而且针对于枣的其他产品非常单一,深加工的产品非常少。所以本课题以鲜枣汁和浓缩红枣汁为原料,以干酪乳杆菌、短乳杆菌、西藏灵菇、酵母菌4种发酵菌种进行单种发酵及组配来实施发酵,通过分析发酵过程中新鲜枣汁和浓缩枣汁的风味变化以及营养成分等的动态变化从而探究发酵对枣汁品质的影响,筛选出最佳发酵菌种及发酵时间,从而为开发出具有高附加值的枣汁保健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