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西部地区冬季室外温度比较低,比较寒冷,所以该地区供暖周期持续时间长。供暖主要方式是火炕、土暖气以及火炉等传统方式,主要燃料为化石能源,其大量燃烧,造成室内环境质量差,严重影响了草原民居居民的身体健康。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比较丰富,可以用于草原民居供暖,但是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率比较低,本文将太阳能、风能、市政电网以及传统的火炕按时序原则进行动态匹配,期望达到改善室内环境质量,同时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实现能源结构优化。首先,本文对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的居住人员情况、围护结构和供暖模式情况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结合草原民居的实际情况,利用TRNSYS软件建立建筑模型并对传统火炕供暖模式进行模拟。其次,根据内蒙古西部的气候特点,利用TRNSYS软件分别搭建了附加阳光间供暖系统、风能供暖系统、市政电网以及火炕与热水供暖复合系统。根据各个模块逻辑关系和使用顺序进行连接,得到多能优化匹配的内蒙古西部超低能耗草原民居供暖系统下的TRNSYS模型。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内蒙古西部超低能耗草原民居供暖系统多能优化匹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加附加阳光间后建筑物总耗热量为1 295.60kWh,耗热量指标为17.64kWh/m~2,达到了超低能耗建筑的要求。对供暖的耗能量进行了分析,太阳能供暖量、风能供暖量、市政电网的供暖量以及火炕供暖量所占比例依次为81.91%、8.13%、5.98%以及3.98%,太阳能和风能供暖量占比在90%以上。多能优化匹配供暖方案比传统火炕供暖方案在一次能源上减少了10 458.98kWh,在电价上节约了4 392.78元,在标煤上减少了1 499.46kg,在原煤上减少了2 100.09kg。综上,多能优化匹配供暖系统可以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的草原民居应用,有助于超低能耗草原民居节能目标的实现,最终达到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改善室内环境、节约供热资金和优化能源结构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