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80年代,国外几乎同时出现了“走向文化诗学”和“走向文本社会学”两种理论主张。二者的提出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学术背景和学术旨趣,但不同点也是明显的:前者以文化为基点,主张跨越学科界限,对集体生产的不同文化实践以及各种文化实践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论旨明确,但缺乏技术方法的明晰性、精细性和可操作性。后者以语言为中介,主张通过对文本语义、句法和叙述的精细解读,揭示语言向意识形态的推论过程,从而寻找出“语言结构”与“社会结构”之间可验证的关系,在技术层面表现出方法的明确性、精细性和可操作性。世纪之交,两种理论在国内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文化诗学主张从文学的诗情画意与文化含蕴的结合部来开拓文学研究的新境界,而文本社会学所固有的学理内涵、学科意义正日益凸显。二者的理论主张虽然有所不同,但在方法论上却相当切近。文学理论发展史表明:新世纪的中国文艺学只有切实地走向辩证综合,才能应对现实问题的多样性、交叉性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