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城市水体景观的营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有些水体景观在营建过程中仅考虑单个水体的景观效果,忽视水系统的建设,致使建成后的水体缺少自身维护、循环的能力,水生态系统极不稳定,水质和水量也得不到保障,随着时间的推移,景观效果也大为降低。因此,要保证水体景观的可持续性,需从中尺度上即小流域角度出发分析和研究水环境现状,从而对水体景观进行生态设计。本文采用系统和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针对重庆市奥林匹克花园水体景观的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环境学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分析了重庆奥林匹克花园居住区所处的小流域自然地理现状、居住区中湿地景观和水库的水量平衡、营养物质的输入输出状况和沉积物的输入状况,然后以达到系统可持续性为设计目标,进行水体景观设计。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现场调查与实验分析,重庆奥林匹克花园水系主体部分由池塘、湿地景观和水库三个水体景观构成,其中湿地景观和水库是居住区内重要的水景观资源,湿地景观水面面积约2.2hm~2,水库水面面积约8.5hm~2。流域内有紫色土、暗紫色土、黄泥土和紫色石骨子土四种土壤类型。其中,紫色土多分布在流域山体下部,占该流域面积比例的59%左右,为主要的土壤类型;流域内植被类型主要为次生植被或人工植被,植物生长型比例为乔灌比1:3,常绿落叶比为1:4。(2)通过水量平衡分析,重庆奥林匹克花园湿地景观输入水量24.3×10~4m~3,输出水量10.7×10~4m~3,输入水量能够满足湿地景观水量需求。设计泄洪口对湿地景观多余的水量排出,增加系统水体更新,湿地景观水体更新周期为268天,能够满足1:1的水体交换指标。重庆奥林匹克花园水库输入水量78.1×10~4m~3,输出水量32.62×10~4m~3,每年用于水库交换的水量45.48×10~4m~3,水库的交换周期为575天,大于1:1的水体交换指标,水库的输入水量仅能满足较小的水体交换,水库有发生水体富营养化或增加富营养化程度的可能。(3)通过对重庆奥林匹克花园水体景观的输入水水质监测的方法来考察水体营养物质平衡状况。湿地景观和水库输入水水质均呈中度污染状态,水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且有机物含量呈中度污染状态。重庆奥林匹克花园湿地景观和水库水质较差。因此,从整个小流域角度出发,结合居住区水系和集水区,对湿地景观和水库通过外部控制、内部控制结合的生态设计来调节污染物输入输出,从而保障水体景观水质。(4)重庆奥林匹克花园小流域山体有土壤侵蚀现象,其中A区为微度侵蚀,G、H、L区为中度侵蚀,其它区为轻度侵蚀。每年有148.16t泥沙输入湿地景观,331.09t泥沙输入水库,这些泥沙中的大部分在水体中沉积下来,长久泥沙沉积使居住区水体景观有水面面积减少甚至消失的危险。采用植被恢复工程为主,结合淤地坝和挡渣墙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可以将泥沙控制在土壤侵蚀和转运的阶段,减少水体中沉积物的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