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梅消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红梅消Rubus parvifolius L.的干燥全草,临床多用于血栓性疾病的治疗。人们生活饮食的改变以及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血栓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红梅消及其提取物所具有的抗血栓药理作用使其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红梅消药材质量标准单一,难以控制药材的质量。以红梅消药材中发挥抗血栓作用的皂苷类成分为主,增加红梅消药材中皂苷类成分的薄层色谱鉴别和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提高药材质量的标准,保证药材更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 以红梅消总皂苷为评价指标,对红梅消有效部位的提取、分离纯化工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筛选,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得到纯度较高的红梅消总皂苷粉末。通过三批中试放大试验,三批样品中总皂苷纯度均大于50%,结果表明该工艺重现性较好,适合大生产。同时通过体外兔血凝血酶原时间试验和抗凝血酶作用试验,佐证了红梅消药液具有抗血栓作用。 采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从红梅消全草中分离获得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野鸦椿酸(euscaphic acid)和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三个皂苷元成分,其中委陵菜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所得产品纯度均大于98%。 在制剂成型工艺研究中,对红梅消总皂苷粉末的粉体学性质进行了考察,干膏粉末适宜粉末直接压片。以崩解时限为评价指标,通过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了分散片中填充剂和崩解剂的比例,同时进行了三批中试试验,制片工艺稳定,成品率为96%,总皂苷分散片各辅料比例和制备技术适合工业化生产。 红梅消总皂苷分散片体外评价中,分别建立了红梅消总皂苷分散片中野鸦椿酸的薄层鉴别方法和红梅消总皂苷和野鸦椿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片剂分散均匀性﹑溶出度等进行了研究,为红梅消总皂苷分散片的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本研究初步分离了红梅消药材的化学成分,丰富了药材的质量标准,优化了药材中总皂苷的提取﹑纯化参数,完成了分散片制剂的研究,建立了稳定可控的质量控制方法,可望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质量稳定可控的治疗抗血栓中药制剂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