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下历届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的隐喻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ansh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的研究是近几十年来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焦点,隐喻已经不再是人们大脑中存在的修辞方式,更多的是人们的一种思维和认知方式。关于隐喻的认知与构建、隐喻的运行机制、隐喻与语言学其他领域相结合的研究、隐喻与心理学、隐喻与神经语言学的结合等研究层出不穷。隐喻受到如此大的关注不仅仅是因为隐喻广泛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还因为隐喻也渗透在文学作品和各类政治演说中。关联理论既是一种认知理论,又是一种交际理论。它作为认知语用核心理论对隐喻进行识解,不但为隐喻的研究提供了又一强大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是人们对隐喻话题的一种全新的认识和思考。关联理论认为,相似性是隐喻构成的基础,正因为两个物体或概念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才会把看似没有关系的两者结合到一起。最优关联是关联理论的中心理论,关联性又是该交际理论的核心问题,最优关联不同于最大关联,前者就是指心力和语境效果的最优搭配,而后者则倾向于用最小的心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在交流中,追求最优关联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但是追求最大关联往往是徒劳无功的。隐喻作为人们思维和认知的一种方式,也是语境和心力的最优组合。因此隐喻就是最优组合的一种。本文采取由理论回溯到文本的分析方法,以近几年来比较备受关注的美国历届总统就职演说为文本,将其中的隐喻分门别类,人类隐喻、旅途隐喻、战役隐喻、建筑隐喻、家庭隐喻、天气隐喻、路径隐喻和其他隐喻。用关联理论作支撑,来进一步分析隐喻是如何表现出最优关联,又是如何体现出所给语境和心力效果的平衡的,进而选取每类隐喻中的一到两个例子,用最优关联原则和明示-推理交际理论来分析其在隐喻分析中的应用—隐喻的识别、显义的识别和最佳关联的构建。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从关联视角下分析总统就职演说中的隐喻运行机制。纵然,隐喻的研究不胜枚举,关联理论的透析似乎已经成熟,但将二者结合起来,从热门的总统就职演说为文本出发,做一番研究还是比较少的。本篇论文的研究成果,为政治演说中的隐喻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关联理论下隐喻的解读提供了强有力的事实依据,为后继的学者更好的研究隐喻提供了便利。本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可以帮助读者提高批评性阅读的水平,使他们对隐藏在政治语篇中不同的甚至是冲突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政治意识形态有更好的理解。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更新实践与研究的不断推进,涌现了大量的相关学术成果。本文以文献分析法为基础,通过运用CiteSpace软件中关键词凸现、聚类等功能,对我国当前有关城市更新的研究情况
依据课程教学计划的地位和制定原则,对课程教学计划各要素的编制方法予以详细阐述,归纳教学计划制订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有效结合课程标准与课程教学设计制订编写策略,突出
目的:对比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在麻疹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方法:由本市各医院采集并送至本中心接受麻疹病毒检测的50例疑似麻疹患者为研
传统锂二次电池包含有机电解液,在非常规环境下可能产生漏液、易燃、易爆等安全隐患。相比较而言,全固态锂电池中不含有任何液态电解质,这对解决传统液态锂电池存在的安全问题具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网络通信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推广普及使用。网络已经引起了深刻的生活方式的变革,其在实际的经济社会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与日俱增。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