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的研究是近几十年来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焦点,隐喻已经不再是人们大脑中存在的修辞方式,更多的是人们的一种思维和认知方式。关于隐喻的认知与构建、隐喻的运行机制、隐喻与语言学其他领域相结合的研究、隐喻与心理学、隐喻与神经语言学的结合等研究层出不穷。隐喻受到如此大的关注不仅仅是因为隐喻广泛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还因为隐喻也渗透在文学作品和各类政治演说中。关联理论既是一种认知理论,又是一种交际理论。它作为认知语用核心理论对隐喻进行识解,不但为隐喻的研究提供了又一强大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是人们对隐喻话题的一种全新的认识和思考。关联理论认为,相似性是隐喻构成的基础,正因为两个物体或概念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才会把看似没有关系的两者结合到一起。最优关联是关联理论的中心理论,关联性又是该交际理论的核心问题,最优关联不同于最大关联,前者就是指心力和语境效果的最优搭配,而后者则倾向于用最小的心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在交流中,追求最优关联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但是追求最大关联往往是徒劳无功的。隐喻作为人们思维和认知的一种方式,也是语境和心力的最优组合。因此隐喻就是最优组合的一种。本文采取由理论回溯到文本的分析方法,以近几年来比较备受关注的美国历届总统就职演说为文本,将其中的隐喻分门别类,人类隐喻、旅途隐喻、战役隐喻、建筑隐喻、家庭隐喻、天气隐喻、路径隐喻和其他隐喻。用关联理论作支撑,来进一步分析隐喻是如何表现出最优关联,又是如何体现出所给语境和心力效果的平衡的,进而选取每类隐喻中的一到两个例子,用最优关联原则和明示-推理交际理论来分析其在隐喻分析中的应用—隐喻的识别、显义的识别和最佳关联的构建。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从关联视角下分析总统就职演说中的隐喻运行机制。纵然,隐喻的研究不胜枚举,关联理论的透析似乎已经成熟,但将二者结合起来,从热门的总统就职演说为文本出发,做一番研究还是比较少的。本篇论文的研究成果,为政治演说中的隐喻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关联理论下隐喻的解读提供了强有力的事实依据,为后继的学者更好的研究隐喻提供了便利。本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可以帮助读者提高批评性阅读的水平,使他们对隐藏在政治语篇中不同的甚至是冲突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政治意识形态有更好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