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系统功能语法创始人韩礼德提出语言的基本意义成分是功能成分,功能又可分为三种: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在翻译实践和研究中,人们更多地关注了语言的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即在翻译中更多地着手于字、词、句层面的对等,而忽略了语言语篇功能在篇章构造和衔接中的作用。主述位理论作为语篇分析的一个重要手段,使得译者能够清晰地把握原文的整体脉络,从而在译文中精确再现作者的谋篇布局,让读者更为全面深入地领悟原作精髓。诗歌翻译一直是翻译界的一个难题,因其语言的凝练性以及表意的含蓄性,单纯的语义对等很难全面形象地传递诗歌精髓,尤其是对于注重形合的英文诗歌更是如此。本文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翻译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著名翻译家辜正坤和梁宗岱的译文,在主述位理论的指导下,从主述位结构和主述位推进模式两个角度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原作及其两个中译本进行对比研究,认为主述位理论关照下的翻译是交际功能导向的,翻译的对象是动态的信息流,而不是以固定的字词句为中心,从而突显了翻译的交际功能。依据主述位理论,从翻译的交际功能出发,研究者可以从信息流对等角度对译文进行评价研究,证实了该理论对英汉诗歌翻译批评研究有指导性意义。同时本文通过对原作和两个中译本的大量对比研究,从主述位结构和主位推进模式的翻译入手,给出了一些相应的翻译建议,指出在英汉翻译中,译者应该有意识地将英语主语主位转换成中文话题主位,同时重视标记主位在译文中的转换。为了再现作者的谋篇布局和交际意图,译者应尽量再现原文主位推进模式,但不可过分拘泥,在无法精确再现原文主位推进模式的情况下,应以目标语的表达习惯为依据,在译文中构建新的主位推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