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民利益表达以及利益表达途径是否充分将直接关系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时期各阶层利益关系有效协调和实现。特别是贫富差距下产生的社会资源配置比例的不同,对于处于社会弱势的普通公民利益表达诉求途径的缺失以及表达路径不畅等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之一。也阻碍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 相较于社会精英阶层而言,大多数公民就形成明显的对比,成为利益博弈中的弱势群体。当弱势群体通过现有体制内的利益表达渠道进行“利益诉求”遭遇“表达无用”后,久而久之公民逐渐采取对表达渠道的不利用或丧失利益诉求被采纳的信心......这已经成为我国公民当前利益表达所面临的典型问题。当弱势群体在体制内表达渠道严重受阻,体制外的表达渠道存在缺失的情况下,广大公民只能采取沉默或通过非制度化渠道进行利益诉求。而这些非制度化利益表达方式与我国体制内利益表达渠道的存在形成了一定鲜明对比和反差,具体表现在公民对于我国体制内已有利益表达渠道进行利益诉求和利益表达后,这些以政府主导的利益表达渠道表现为“不作为”和“不采纳”,而少数的社会精英阶层通过这些利益表达渠道往往能够获得及时反馈和采纳。这样久而久之,使得弱势群体对我国社会体制现有利益表达渠道以及采纳机制下,逐渐就形成了中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只为“少数派社会精英人士”服务的一种定性的负面认知。 本文引用当前我国公民利益表达中的一些个案,分析社会弱势群体利益表达不畅的根本成因。深入的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公民为什么不能通过渠道有效地进行表达其利益诉求,从而深入的剖析我国社会现有体制内利益表达渠道和利益采纳机制的缺陷和深层次问题。并通过建议政府对公民利益表达路径和公民利益采纳制度的失衡现象进行有效矫正和调整,通过结合当前信息、网络化平台实现加快自由、平等的利益表达渠道与机制的建立,从而更好地维护广大公民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