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染海南甘蔗的高粱花叶病毒鉴定及检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h83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南是我国比较重要的甘蔗生产省份,甘蔗也是海南重要的经济作物,甘蔗病毒病是甘蔗生产最主要的限制因素之一。由于此前对海南甘蔗花叶病病原病毒尚无分子水平的系统鉴定,本论文就此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由海南地区病株上获得一个病毒分离物SrMV-HN,通过生物学、电镜观察、血清学测定,理化性质及质谱分析,鉴定该分离物为高粱花叶病毒(Sorghum mosaic virus, SrMV)。接种实验证明该病毒分离物可以侵染玉米、甘蔗。电镜观察表明SrMV-HN分离物粒子呈弯曲线状,无包膜,螺旋对称结构,大小为800±50nm×13±2nm。理化性质和质谱分析结果表明:标准沉降常数为160-175S,浮力密度(氯化艳中)1.285-1.342g/ml,提纯病毒的A260/280=1.20。并对病毒提取液进行SDS-PAGE分析和蛋白质质谱分析。SDS-PAGE获得SrMV外壳蛋白单一肽段,分子量35.68kD。通过MALDI-TOF-TOF质谱分析,确认该病毒为高粱花叶病毒(SrMV)。利用RT-PCR的方法和特异性引物扩增到基因组中987bp左右的片段,编码329个氨基酸。序列测定显示所克隆的DNA片段,包含了完整的高粱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与已报道的高粱花叶病毒其它分离物序列同源性达95%,94%,93%。以提取的SrMV免疫家兔,获得了对SrMV高度特异、效价为1:25000的抗血清。并可以用此抗血清进行SrMV的抗血清的ELISA检测。ELISA测定结果表明,分离物与SrMV抗血清呈阳性反应。本研究对海南不同甘蔗种植区开展了调查,采集了69个样品。通过实验建立了较为完整的SrMV检测体系,包括:1、优化并建立了三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检测方法(TAS-ELISA),并通过稀释抗原测试了SrMV抗血清的灵敏性和稳定性。2、根据GenBank已报道的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对引物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实验,建立SrMV RT-PCR检测方法。3、利用SYBR Green I染料法建立了高粱花叶病毒实时荧光RT-PCR检测技术,4、建立起鉴别高粱花叶病毒(SrMV)、甘蔗黄叶病毒(ScYLV)多重PCR诊断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建立的多重PCR诊断方法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对病毒进行快速的鉴别及诊断。本实验建立的SrMV检测体系能对甘蔗病毒样品进行快速鉴别及诊断,为病原体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同时也为海南甘蔗病毒的检测、脱毒种苗培育、病毒流行学以及基础病毒学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奠定了新的基础。
其他文献
羊草在自然条件下有性繁殖能力低下,种子产量少,严重制约了对其的人工利用。本文从羊草源库关系的角度出发,运用正交实验设计的方法结果研究表明,N、K肥和施肥时间能极显著的
含断层煤层三维建模是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三维地学建模的重要内容,是国内外本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也是数字矿山的关键技术之一。在详细分析含断层煤层三维建模国内外研
石斛味甘,性微寒,归胃、肾经,具有滋阴除热、益胃生津的功效,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石斛具有抗肿瘤、抗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叠鞘石斛Dendrobium
在基本人权保障理念日益强化的国际背景下,残疾人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已经成为各国法律、政策制定的重要对象。本文主要研究在欧洲委员会、欧洲联盟等国际组织的支持下,欧洲
本论文合成了一系列含单膦单咪唑盐的离子型镍(Ⅱ)配合物[DRIM][Ni(PPh3)X3](R=2,6-diisopropylphenyl, X=Cl,1; R=isopropyl, X=Cl,2;R=tertbutyl, X=Cl,3; R=2,6-diisopropylphe
本论文改进实验室已有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酚桥联咪唑盐1-3;通过在咪唑环氮原子上引入2,6-二异丙基苯基合成一种新型的酚桥联咪唑盐4;通过这些咪唑盐与无水铁盐FeX3(X=Cl, Br)的反
在编制绿色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对中国废水、大气污染物和固体废物的直接产生系数和完全产生系数进行分析,并对这三大类污染治理的单位成本和污染物治理的经济影响进行模拟。
随着学校各级网站数目的不断增多,学校传统的网站建设和管理逐渐出现了平台不统一、资源无法共享、维护困难等问题。本文通过采用SiteServerCMS系统构建了校园网站群,实现了
1949年建国以来株洲产业机构变迁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9—1957年,这个阶段的产业结构特征是以农业为主体、工业飞速发展;第二个阶段是1958—1992年,这个阶段的特征是
规划和指导上海旅游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的《上海都市旅游标准体系》(下简称《体系》)前不久已正式发布。本文从背景与意义、目标与原则、结构与特征方面对该《体系》进行了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