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小说中的地主形象类型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liere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中国现当代小说塑造了大批地主形象,但对这些地主形象的研究却乏人问津,特别是作为十七年小说中最重要反面形象的地主形象之研究,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和客观性。本文认为,十七年小说中的地主形象研究,对于我们反思、重构十七年文学思潮具有相当重要的文学史意义。本文从十七年小说中地主形象类型与延展、塑造“恶霸地主”形象的依据与影响、作者的主体性与十七年小说中农民的泛地主化研究这三方面入手,论述十七年小说中地主形象的独特性,揭示作家与意识形态既合谋也对抗的复杂状态。前言部分对现代文学中地主形象进行梳理,涉及到革命文学、左翼文学、延安文学中的地主形象。通过这条线索,我们可以看到地主形象是如何逐渐地被塑造为道德堕落的典型,据此导入对十七年小说中地主形象类型的研究第一章讨论十七年小说中地主形象类型与延展。对十七年小说中的地主形象进行分类描述。本章将地主形象纳入“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和“非革命历史题材”两类小说中分别论述,并对与地主形象紧密相关的“地主家属”和“地主所处空间”的特点进行了概括。第二章讨论两个问题:第一是十七年小说塑造“恶霸地主”的政策依据。第二是十七年小说塑造出的这些恶霸地主形象,在现实中产生了何种影响。“恶霸地主”的塑造依靠一系列政策文件,通过塑造成型的“恶霸地主”产生的影响会在群众心理上形成一种积淀,这会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第三章主要讨论作家主体性在小说中的显现。作家的主体性通过农民的泛地主化叙事得以呈现。在不违悖意识形态规定的同时,作家常常在规范叙事之下,暗含自己的观点。地主与农民之间的互相泛化,展现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界限的模糊。这也暗示了我们,在某些情况下,两者之间是可以互相置换的。这也体现了作家对阶级划分的忧虑与置疑。
其他文献
檄文是我国古代一种军事文体,也是古代舆论战的一种重要形式和特殊载体,历经数千年发展演变,至今仍有重要价值。中国古代檄文产生于军事斗争的实践,又反过来对军事斗争的实践有所
"嫉妒说"与"轻信说"不能将莎士比亚《奥赛罗》悲剧的深层原因进行深度解释。从身份认同与他者角度,剖析奥赛罗对威尼斯白人基督教社会身份认同的困境、失败与否定,从而揭示其
采用单因子实验方法研究氮、磷和硅营养盐对条纹小环藻(Cyclotella striata)生长和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磷和硅营养盐浓度下,条纹小环藻比生长率μ变化显著(P<
本文通过论述20世纪80年代先锋派小说产生、发展的特色及其在90年代的转型,说明了先锋派小说对新时期文学创作的影响。
建立语言行为模式的必要性现已被语言测试领域的一些研究者所承认。文章评价了现有的几种行为模式,并提出了在语言测试中,影响语言行为的因素的模式。
<正>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心理发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人接受教育和影响的最佳期。教育的手段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影视和戏剧对儿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在屏幕前,在剧场
2011年,笔者在初步了解小学阶段儿童知识和理解水平的基础上,依据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对学校适应指标进行分类,自行设计了“学校适应调查问卷”。然后,选择了成都市龙泉驿区十
血小板、白细胞的减少和一般性贫血症是一种临床上的以凝血功能障碍、出血为主要特点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维血宁由虎杖、鸡血藤、炒白芍、熟地黄、生地黄、墨旱莲、仙鹤草、太
新时期对所有教学工作的开展都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以大学的排球教学为切入点,对兴趣培养的概念和学生排球兴趣培养的意义作了简要阐述,然后就如何在大学体育排球教学中培养学
本文试图对欧美主要国家科研不端行为治理体系建设进行系统性研究,这是建立我国科研不端行为治理体系的基础性工作。众所周知,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研不端案例在不同国家屡屡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