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性传播疾病泛滥导致全世界每年新增3亿3千多万女性患者,其中10%~20%将发展成为慢性盆腔炎,其结果是带来长期慢性盆腔痛,不孕不育或宫外孕等一系列家庭和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盆腔炎病原体在不同国家、地区和人群变化相当大,在芬兰,沙眼衣原体是PID主要病原体,支原体次之,在我国,支原体是盆腔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随着支原体感染患者不断增多及滥用抗生素等原因,支原体的耐药性亦不断增加,故单独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而且抗生素的滥用致阴道菌群失调及免疫功能低下如霉菌性阴道炎等更给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带来了困难。研究目的本课题遵循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原则,选择支原体培养阳性的患者为观察对象,以单用强力霉素或单用盆炎清胶囊治疗为对照药。探讨盆炎清胶囊治疗支原体感染性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临床安全性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临床和实验室依据,寻求一种针对性强、疗效好、无毒副作用、病人易于坚持治疗方案,同时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标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方法按照西医慢性盆按腔炎及中医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型)的诊断标准,在广东省中医院妇科门诊随机纳入年龄在19~45岁之间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为单独使用强力霉素组(丙组)和单独使用盆炎清胶囊组(甲组),观察组为两种药物结合(乙组)。采用中医证候评分表及体征评分表进行评估,并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对两种药物治疗该病进行临床观察。研究结果三组治疗前后综合疗效、证候疗效、局部体征疗效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乙组疗效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乙、丙组疗效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支原体转阴率乙组(中西药结合组)与丙药组(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对改善带下异常的疗效优于丙组(P<0.01)。局部体征改善,乙组优于丙组(P<0.01)。研究结论经本研究显示两者支原体转阴率无差异,在改善带下异常及局部体征改善方面中西医结合优于西药组。盆炎清联胶囊联合强力霉素治疗支原体感染性盆腔炎(气滞血瘀型)疗效肯定,与单独用强力霉素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有效改善带下症状及局部体征。关键在于其缩短了疗程,减轻抗生素的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在临床使用盆炎清胶囊的过程中,没有出现胃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头晕等不良反应。显示出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盆腔炎疾病方面的优势,既可以取得较佳的疗效,又降低了副反应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