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因子模型的A股动量反转策略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0年代以来,伴随着随机游走理论、有效市场假说等传统金融理论日益受到挑战,以及行为金融学的快速兴起,股票市场上产生了很多传统定价模型无法解释的“异像”,例如:规模效应、账面市值比效应、市盈率效应、日历效应、动量和反转效应等。而动量和反转效应以其带来的较高超额收益,吸引了大量金融专业人士参与其理论和实践研究。动量效应是指股票收益率在一段时间内有延续原来收益率方向运动的趋势,而在延续一段时间之后往往会发生反向运行,即反转效应。  传统金融理论认为所谓动量反转效应仅仅只是数据挖掘的结果,如果消除一定的统计偏误,这种效应其实是不存在的;有效市场假说则认为动量反转效应带来的超额收益,是风险溢价造成的。而行为金融学从投资者行为特征角度给动量反转效应做出了新的诠释,并尝试将这种诠释设计成为金融模型,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投资者心态模型(BSV模型)、投资者心理模型(DHS模型)和统一理论模型(HS模型)等。  中国A股市场是一个成立时间不长的发展中证券交易市场,其无论从管理制度、交易机制、投资者行为特征等方面都还处于不停的成长和完善阶段。本文以中国A股市场作为动量反转效应的研究对象,旨在通过量化的手段,开辟一条动量反转研究的新路线,帮助国内研究人员从新的角度观察A股市场的动量反转效应,进而认清市场环境和交易价格形成机制等微观市场因素,指导投资决策的进行。  本文的研究基于多因子量化选股模型,文章首先对2007年以来不同形成期因子组合的动量反转效应进行了观察,发现近十年来凡是形成期在1年以内的动量反转因子组合均体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反转效应。从稳定性和收益性角度对各个形成期因子进行综合评价后发现,8周形成期的因子组合反转效应最显著。随后本文以8周反转因子作为核心因子来设计投资策略,并尝试通过价值因子和成长因子来提升策略收益性,通过对冲手段来控制策略波动性,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文所设计出的“反转+价值+成长”三因子对冲模型在历史回测中获得了33%的复合年化增长率,以及1.46的高信息比率。
其他文献
为保障省级区域的可再生能源电量在电力消费中的占比,政府推出了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考核制度,受考核方从发电侧转移至用户侧.考核方式的变动,将很大程度影响火电厂商的利
21世纪初,全球第六次并购浪潮席卷而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国家逐步走到台前,以跨境并购的方式实现产业转型、技术升级以及新市场的开辟。在众多的并购案例中,有些成功案例
有效市场假说(EMH)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是传统资本市场的金融理论基础。近年来,各种市场异象的提出意味着上述理论基础受到质疑,因为无法运用现有的理论基础来对这些异象给予
情感是打动人心灵的秘诀,是人的行为内在的动因。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关注学生的意愿、情感和需要,重视建立良好的师生交往关系,以形成情感融合、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新课标改正是基于这些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情感态度教育这一课程目标。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淡化或消除消极的情感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情感的先决条件  传统的师生关
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社会改革的重要战略方针。成功实施该国家战略的根本在于企业创新,而企业创新的源动力是员工创造力。因此,提高员工创造力不但是增强企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