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兵器是武装力量的物质基础,兵器管理历来为统治者所重视。随着近代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居延、敦煌、尹湾等地大批秦汉简牍相继出土,对研究秦汉军事管理制度包括兵器管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秦汉时期,随着冶铁技术,兵器制造技术和生产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发展,铁兵器的批量生产成为可能。兵器生产中物勒工名和考功制度得到普遍实施,体现了从源头上对兵器质量的严格要求。严格的生产制度,规范的兵器规格,普遍的刻辞制度保证了兵器的质量与产量,为秦汉大规模战争的进行奠定了物质基础。统治者为了维护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便于随时调兵遣将,打击异族入侵,防范诸侯王异动,从帝都到边郡、内郡、甚至重要的县治,边塞烽隧以及军营等,遍布全国各地,均设置兵器存放的专门处所。这是巩固统一、反对分裂的需要,是维护中央集权、确保安定统一的需要。尹湾汉简《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所载兵车器种类众多、数量庞大,它所反映的武库可能是原设在楚国的地方的库,镇压“七国之乱”后收归中央,成为西汉政府设在东方的直属中央的国家大武库之一。秦汉兵器的监造机构是多系统多部门的,兵器存储机构职官系统健全,对武库令等长官的任命慎重。兵器的管理经费由大司农提供。作为收藏贮存兵器之所的武库和库,也有监制、修缮兵器的职能,由于兵器库保密和管理严格的特性,也因此成了存放累代异宝之处。为加强对兵器的管理,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秦汉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具体规范的兵簿档案,严格兵簿登记制度,定期检查上报,不定期巡视检校等;严格兵器的保管和发放使用,并做好折伤兵器的修缮工作。秦汉对兵器的有效管理和严格掌控对维护当时的政治统治确实发挥了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