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u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之一,但是当水体中Cu的浓度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就会造成Cu污染,从而对大多数水生植物产生毒害作用,干扰其正常的生理代谢,进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尽管如此,有一些植物仍然可以生长在被Cu污染的水体中,表现出较强的耐Cu特性。耐性植物的筛选以及耐性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当前治理Cu污染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之一。浮萍科植物分布广泛,生长速度快,生物体易于加工处理,因此它们在治理水体污染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研究选择紫背萍(Spirodela polyrrhiza(L.).Schleid)与青萍(Lemna minor L.)这2种较为常见的浮萍科植物作为试验材料,应用系统比较的研究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Cu对它们的影响,同时比较了随着Cu浓度的升高这两种浮萍在生理生态特征方面的差异,并对这它们的耐Cu特性以及应用潜力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用Cu对紫背萍与青萍进行毒理学试验,对植物进行水培处理时将植物个体的初始值设为60个、培养周期设为4天比较适宜,Cu的浓度梯度设置为0、0.056、0.1、0.18、0.32、0.56、1.0、1.8、3.2、5.6 mg·L-1比较合理。在上述处理条件下,紫背萍与青萍个体增殖率的4d-IC50分别为0.28、0.42 mg·L-1。(2)2种浮萍的长势及叶片的解剖结构随Cu浓度的升高均呈现出由优到差或由正常到受损越来越严重的梯度变化,但紫背萍的受害症状出现较早。(3)Cu对2种浮萍色素的产生及抗氧化酶系统的激活均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紫背萍色素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大,其体内的SOD、CAT和POD的活性在Cu浓度仅为0.18mg·L-1时即达到峰值,随后大幅下降;而青萍体内的这三种酶的活性却在Cu浓度分别升高到0.56 mg·L-1、1.0 mg·L-1和1.0 mg·L-1时才达到峰值。不仅如此,紫背萍体内的膜脂过氧化水平较高,MDA的含量平均约为青萍的2.57倍。(4)随着Cu浓度的升高,2种浮萍体内各种形态Cu的绝对含量均显著增加;活性较高的乙醇态Cu的百分含量均显著降低,而活性较低的醋酸态、盐酸态和氯化钠Cu的百分比含量却均显著升高。但青萍体内醋酸态Cu的增幅远大于紫背萍,前者平均是后者的2.65倍;紫背萍体内活性较高的水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