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事件与过程分析:千户苗寨文化遗产的人类学观察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c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江千户苗寨苗族世代口传心授的吊脚楼营造工艺被评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后各种因文化遗产之名的事件开始陆续在西江千户苗寨上演,我们将这些事件的发生统称为"文化遗产过程".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发生在千户苗寨以及与之相关的事件的追踪分析,并运用实地观察、深度访谈并结合原始文献资料描述了文化遗产保护概念在千户苗寨的推广过程,以及由此对当地苗民族群认同产生的影响. 论文共有六章:第一章"选题缘起",回顾了近年来关于族群认同以及文化遗产方面的理论,并进一步表明了本论文的表述框架:即在"过程一事件分析"的研究策略下援引福柯的话语研究作为研究视角之一来论述国家推行"文化遗产保护过程"对于少数民族社区族群认同的影响.论文的第二部分以文化遗产的视角"阅读"千户苗寨,从历史、苗寨聚落与人居(建筑)环境、服饰与刺绣工艺、节日(鼓藏节)、银饰制造工艺以及酒文化等层面简要概述了西江苗族的村寨文化. 论文的第三部分专门描述了西江千户苗寨的吊脚楼这一文化事项,以及直接呈现在建筑形式表层、或隐含在建筑形式之内部的苗族文化成分.并独辟一节分析吊脚楼建造过程中的"上梁"仪式,由此说明作为"文化遗产"的吊脚楼同时也是苗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的集中反映,是勾勒族群边界的符号.论文的第四部分重点分析了发生在西江的诸如"赛装会"等以"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活动,并就活动产生的影响对当地村民进行了访谈.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说:文化遗产推介活动在搭建民族技艺生存平台的同时,实际上也加诸了对这些族群符号的强调,来自外界的关注进一步加速苗族这种反身追寻和张扬光大的进程. 论文的第五部分介绍了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推广与叙述,并藉由几个相关的事件说开来去,分析了国家力量在少数民族社区的在场,以及其他各种力量在其中的建构作用.论文的第六部分结语则主要阐述了权力与知识构建对于认同的意义.笔者认为西江千户苗寨整个"文化遗产过程"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更是一个国家权力建构的过程.国家官方话语通过这一过程中的诸多事件深刻而透彻地嵌入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由此建构出自身的权力结构与意义系统.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过失犯罪的危害性在一般社会生活中越来越突出,对过失犯罪的研究也就愈加的重要和紧迫。通说认为,过失犯罪的核心是犯罪过失。结果预见义
行政监察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自1997年5月9日公布施行,2010年6月25日修订以来,对于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促进廉政建设、提
合理使用制度一直是著作权法领域中的研究重点和难点。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著作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合理使用制度所构建的著作权人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动态平
公开、透明是法治的基本要义,高校信息公开,有利于规制高校公权力,促进大学的治理,提升高校的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不过,高校信息相较于其他信息而言具有特殊性,虽然高校具有
卖淫嫖娼性病患者强制医疗制度是指由公安机关和卫生机关作为主体,在清扫卖淫嫖娼现象时,由医疗机关对被抓获的卖淫嫖娼者进行强制检查,并对其中患有性病的人员采取强制性医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