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开始,我国的外汇管理制度实行“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我国人民银行从2000年开始,大规模购进外汇,投放本币,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大规模冲销干预。中央银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等政策作为我国最主要的货币冲销政策,虽然在冲销因外汇占款增加的基础货币上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却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巨大的显性和隐性成本。首先,建立联立方程模型,证明央行票据发行量、各项贷款和GDP增速之间的相关影响。通过实证研究,计算央行票据和存款准备金给中央银行造成的财政成本,并分析各项冲销政策所带来的隐形成本。进而,选取代表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数据建立模型,分析两类国家因外汇占款导致的货币增发对GDP和CPI的影响,结合中国的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论为我国因冲销外汇占款增发的货币对CPI的反应系数相对各代表性国家较大,对GDP的贡献系数高于发达国家而低于其它几个发展中国家。进而分析智利等国家的货币冲销政策,从中得到启示。最后,根据我国的货币冲销政策现状,提出“我国应当进一步完善公开市场操作,灵活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改革外汇管理方式,进一步提高外汇储备收益,开发新的货币冲销工具和市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