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新辅助化疗作为局部晚期以及炎性乳腺癌的标准治疗已经得到一致公认。随着对乳腺癌发病及进展机制的不断研究,新辅助化疗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临床研究发现经新辅助化疗降期后可使原不能手术的患者获得了手术机会,不能保乳的患者获得了保乳机会。且能获得病理完全缓解(pCR)的患者其无病生存(DFS)及总生存(OS)都会得到明显的改善。但研究还显示有约25%的乳腺癌患者不能从新辅助化疗中获益,或因新辅助化疗而失去了手术时机,或导致局部进展。因此,研究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因子将使那些对新辅助化疗不敏感的患者避免接受无效的化疗,从而提高新辅助化疗的有效率,更好地实施个体化的治疗。目前国内外关于E-cadherin与乳腺癌的相关研究,主要是研究E-cadher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从而判断乳腺癌的预后,至于E-cadherin表达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研究甚少。研究目的:1.分析E-cadherin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表达有无差异,了解新辅助化疗对E-cadherin表达的影响;2.分析E-cadher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强弱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推测E-cadherin是否可作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因子。研究方法:本实验将60例空心针穿刺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的患者予以TAC方案(多西他赛+吡柔比星或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化疗3周期,然后接受手术治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新辅助化疗前空心针穿刺标本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标本中的E-cadherin的表达,通过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分析新辅助化疗前后E-cadherin表达有无统计学差异,X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E-cadherin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1:60例乳腺癌患者,其中浸润性导管癌58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新辅助化疗前后E-cadherin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2),且化疗后E-cadherin表达下降。2:60例乳腺癌患者经TAC方案化疗3周期后,SD17例,PR28例,CR15例,其中pCR12例,新辅助化疗期间无患者出现疾病进展。E-cadherin表达强度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呈负相关(r=-0.292,P=0.024)。结论1:E-cadherin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表达有差异,新辅助化疗可降低E-cadher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2:E-cadherin表达强度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呈负相关,E-cadher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越低,新辅助化疗疗效越好,E-cadherin可作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一个预测因子,指导化疗的应用,避免化疗使用的盲目性,提高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