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问责实践与政府责任体系的建构——“问责风潮”的启示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1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3年“非典”风暴开始的高官问责,在中国社会的政治生活中已经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在此后的数年里,由中央到地方展开了一系列官员“问责”风潮,使得“官员问责”一词已成为我国政治生活最常见的、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一大批官员被问责落马,更由此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关于“官员问责制”的一场大讨论。  本文试图从这场“问责风潮”的主观原因探讨入手,通过历史原因、客观原因、政治理论等多方面的分析,指出近年来形成的“官员问责风潮”是有着深刻的本质的: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已经落后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本文将针对“问责风潮”大讨论所引发的立法风潮进行综合分析,再一次指出这一讨论的积极意义在于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并且,这一立法的初衷和方向都集中在建立在约束政府权力,.规范政府行为,监督政府权力这些根本问题上。而这些立法将有力地推动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最终朝着建立一个基于法制的有限责任政府方向的转化。  本文还通过指出在目前的大讨论及立法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现行体制的不足之处,强调这场问责制的大讨论只是刚刚开始,将对我国现阶段政治体制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期刊
当我们分析和研究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情况时,我们不难发现,“数字鸿沟”正在拉大公众对电子政务建设的认识差距,“信息孤岛”使政府庞大的信息资源无法得到真正地应用,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之下,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导力量,政府要成功履行其角色,政府信用起着关键作用。  近年,汕头陷入信用危机困境,社会形象恶化、地区声誉受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各国对电子政务建设越来越重视,如何从公众的利益和愿望出发建立一个平等的电子政务系统,将是每个国家政府及部门希望解决的问题,而这必将依托一整套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