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稻蝗是我国主要农业害虫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异常气候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蝗虫发生逐年加重,对农业生产为害极其严重。我国目前控制蝗虫仍以化学防治为主,由于农药品种及数量无限制地使用,中华稻蝗对常用有机磷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相关植保部门的注意。 害虫对杀虫剂的抗性机制主要有代谢抗性和靶标抗性。代谢抗性是指对杀虫剂起水解或隔离作用的酶发生改变,从而对杀虫剂起到解毒作用,相关解毒酶系有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靶标抗性是指由于杀虫剂作用靶标敏感度降低而产生的抗性。如杀虫剂的作用靶标—乙酰胆碱酯酶。这两种抗性机理在果蝇、家蝇、棉铃虫、小菜蛾、蚊类等害虫中已经有深入的研究。 本文选取我国中华稻蝗江苏徐州、山西临猗、山西代县和山西繁峙四个杀虫剂选择压力不同的中华稻蝗自然种群进行有机磷抗性相关酶的生化特性研究。江苏徐州种群采自水库边的玉米田及附近草丛中,这里炎热湿润的气候具备中华稻蝗生存的生态条件,适合中华稻蝗的发育、生长、繁殖,多年以来这里一直是重点化学防治区,有机磷作为一种有效的杀虫剂而被广泛使用。而临猗种群采自山西临猗县黄河边的荒滩上,这里的土壤沙化严重,该地的蝗虫治理以监测防治为主较少使用化学药剂;代县种群采自稻田中,近几年这里连续使用过有机磷农药。繁峙种群采自水沟边的草丛中,马拉硫磷在这里的使用频率较低。通过马拉硫磷对这四个中华稻蝗种群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山西临猗和山西繁峙种群对马拉硫磷的敏感性较高,而山西代县和江苏徐州种群的较低。江苏徐州、山西临猗及山西代县三种群对马拉硫磷的LD50值分别是山西繁峙种群的3.06、1.24及2.02倍,这说明,我国不同地区杀虫剂选择压力的差异已经造成当地中华稻蝗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下降程度的不同。 对上述四个中华稻蝗种群酯酶的生化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酯酶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