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测定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日常体力活动水平并探究体力活动水平与其视野损害进展的关系。
设计:
横断面研究
受试者:
共有98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纳入研究,包括76名视野非进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平均年龄66岁,52.6%男性)和22名视野进展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平均年龄66岁,45.5%男性)
方法和材料:
受试者腰部(右侧)佩戴运动传感器1周以监测1周的体力活动。同期接受视野(HumphreyFieldAnalyzerIIi)、眼部生物参数(Lenstar、Corvis等)、眼压(Goldmann)等检查。
主要结局指标:
日常的体力活动水平:包括消耗能量(卡路里)、轻度体力活时间、中度体力活动时间、活跃体力活动时间、中等及活跃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和步数。视野进展指标:平均缺损(Meandeviation,MD)斜率,视野指数(Visualfieldindex,VFI)斜率等。
结果:
共有88名受试者最终完成1周的传感器佩戴,得以进行体力活动监测。研究发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习惯于在上午7:00至9:00、下午3:00至5:00和下午6:00至8:00进行活动。其中在下午6:00至8:00这一时段非进展组的中等及活跃强度体力活动时间显著高于进展组的中等及活跃强度体力活动时间(25minVS18.9min,p=0.002)。对于这些已经存在视野损害进展速率数据的患者,研究发现高体力活动组的平均缺损值(MD)进展斜率(-0.1±1.1dB/年)与视野指数(VF-I)进展斜率(0.4±1.6%/年)相应地比低体力活动组的平均缺损值(MD)进展斜率(0.2±0.7dB/年)与视野指数(VF-I)进展斜率(-1.0±2.6/年),要低,尽管相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MD进展斜率比较:p=0.35,VF-I进展斜率:p=0.44)。
结论: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偏爱于在早晨、下午后段时间以及晚上进行运动。较高强度的体力活动对于青光眼病人视野损害有一定的延缓作用,在晚间进行时效果可能更佳。
测定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日常体力活动水平并探究体力活动水平与其视野损害进展的关系。
设计:
横断面研究
受试者:
共有98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纳入研究,包括76名视野非进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平均年龄66岁,52.6%男性)和22名视野进展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平均年龄66岁,45.5%男性)
方法和材料:
受试者腰部(右侧)佩戴运动传感器1周以监测1周的体力活动。同期接受视野(HumphreyFieldAnalyzerIIi)、眼部生物参数(Lenstar、Corvis等)、眼压(Goldmann)等检查。
主要结局指标:
日常的体力活动水平:包括消耗能量(卡路里)、轻度体力活时间、中度体力活动时间、活跃体力活动时间、中等及活跃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和步数。视野进展指标:平均缺损(Meandeviation,MD)斜率,视野指数(Visualfieldindex,VFI)斜率等。
结果:
共有88名受试者最终完成1周的传感器佩戴,得以进行体力活动监测。研究发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习惯于在上午7:00至9:00、下午3:00至5:00和下午6:00至8:00进行活动。其中在下午6:00至8:00这一时段非进展组的中等及活跃强度体力活动时间显著高于进展组的中等及活跃强度体力活动时间(25minVS18.9min,p=0.002)。对于这些已经存在视野损害进展速率数据的患者,研究发现高体力活动组的平均缺损值(MD)进展斜率(-0.1±1.1dB/年)与视野指数(VF-I)进展斜率(0.4±1.6%/年)相应地比低体力活动组的平均缺损值(MD)进展斜率(0.2±0.7dB/年)与视野指数(VF-I)进展斜率(-1.0±2.6/年),要低,尽管相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MD进展斜率比较:p=0.35,VF-I进展斜率:p=0.44)。
结论: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偏爱于在早晨、下午后段时间以及晚上进行运动。较高强度的体力活动对于青光眼病人视野损害有一定的延缓作用,在晚间进行时效果可能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