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烟雾病相关危险因素及血管搭桥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n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成人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的病历资料,分析成人烟雾病的发病特点、临床特征,探讨烟雾病缺血性卒中或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以及比较血管搭桥与非血管搭桥治疗在预防出血型烟雾病再发出血的效果,旨在进一步加深对烟雾病的了解和认识,为前瞻性研究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收集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成人烟雾病患者211例。详细记录每例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史、个人史、影像学资料、治疗过程及随访情况。根据影像学检查分为脑梗死组(包括TIA发作)37例和脑出血组148例;在随访的患者中,出血型MMD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血管搭桥组32例和非血管搭桥组98例。(1)比较分析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两组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吸烟、高脂血症及脑动脉瘤情况,将影响MMD发生脑卒中事件因素,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2)比较血管搭桥和非血管搭桥治疗在预防出血型MMD再发出血事件的效果。结果(1)纳入病人211例,其中男性96例,女性115例,男女比例约为1:1.20,平均年龄47.06±10.15;中年患者(31-50岁)为发病高峰,占所有患者的64.93%(137/211)。(2)MMD患者发生脑出血的常见部位依次为脑室、脑室旁、脑叶和蛛网膜下腔;发生脑梗死常见部位依次为脑叶和脑室旁;脑干和小脑均无脑卒中发作。(3)平均随访6.3个月,6例出血型MMD病人再发脑出血。其中出血型MMD行搭桥治疗的32例病人中,再发脑出血1例,再发出血比例为3.13%(1/32),低于非搭桥组出血型MMD的再发出血比例5.10%(5/98),但P>0.05两者无统计学差异。(4)单因素分析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之间HHCY、脑动脉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吸烟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烟雾病合并脑动脉瘤易发生出血性卒中,伴HHCY则易发生缺血性卒中。结论1.成人烟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患者。2.成人MMD患者多发生出血性卒中,颅内出血部位依次为脑室、脑室旁(包括基底节区)、脑叶,蛛网膜下腔出血少见;缺血型MMD梗死部位多在脑叶,基底节区少见。3.烟雾病合并脑动脉瘤易发生出血性卒中,伴高同型半胱血症则易发生缺血性卒中。4.搭桥手术在预防出血型MMD再发出血事件中有降低再发出血的趋势。
其他文献
【目的】 检测滋养细胞疾病组织中Cyclin E和P27蛋白的表达,探讨两者与滋养细胞肿瘤生物学行为及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 1.收集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GTD
2020年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使得和政县初中学校开学延迟,现在到了防范疫情的关键时期,必须要牢牢把握住和政县半寄宿制初中学校疫情防控的工作力度,要从多方面的角度思考问题,
研究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前置胎盘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研究意义:通过对不同类型前置胎盘(PP)病例研究分析,进一步了解不同类型前置胎盘导致妊娠结局的特点,以达到了解前置胎盘发生
目的:检测角膜新生血管化(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及急性排斥反应兔角膜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分布与表达。检测可溶性细
目的:评估试管婴儿治疗周期中经阴道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回声改变的不孕症患者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及宫腔镜对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回声改变的不孕症患者的诊断价值。
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往往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是教书育人的中坚力量,而提升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水平,对于班级正常运转、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初中班主
目的:1.通过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模型(chronic constriction ofsciatic nerve,CCI)脊髓水平小胶质细胞OX-42(小胶质细胞特异表达补体受体-3的单克隆抗体)的表达,研究小胶质细胞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班主任作为一班之主,必须要关注学生的成长,从各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以此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