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成人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的病历资料,分析成人烟雾病的发病特点、临床特征,探讨烟雾病缺血性卒中或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以及比较血管搭桥与非血管搭桥治疗在预防出血型烟雾病再发出血的效果,旨在进一步加深对烟雾病的了解和认识,为前瞻性研究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收集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成人烟雾病患者211例。详细记录每例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史、个人史、影像学资料、治疗过程及随访情况。根据影像学检查分为脑梗死组(包括TIA发作)37例和脑出血组148例;在随访的患者中,出血型MMD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血管搭桥组32例和非血管搭桥组98例。(1)比较分析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两组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吸烟、高脂血症及脑动脉瘤情况,将影响MMD发生脑卒中事件因素,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2)比较血管搭桥和非血管搭桥治疗在预防出血型MMD再发出血事件的效果。结果(1)纳入病人211例,其中男性96例,女性115例,男女比例约为1:1.20,平均年龄47.06±10.15;中年患者(31-50岁)为发病高峰,占所有患者的64.93%(137/211)。(2)MMD患者发生脑出血的常见部位依次为脑室、脑室旁、脑叶和蛛网膜下腔;发生脑梗死常见部位依次为脑叶和脑室旁;脑干和小脑均无脑卒中发作。(3)平均随访6.3个月,6例出血型MMD病人再发脑出血。其中出血型MMD行搭桥治疗的32例病人中,再发脑出血1例,再发出血比例为3.13%(1/32),低于非搭桥组出血型MMD的再发出血比例5.10%(5/98),但P>0.05两者无统计学差异。(4)单因素分析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之间HHCY、脑动脉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吸烟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烟雾病合并脑动脉瘤易发生出血性卒中,伴HHCY则易发生缺血性卒中。结论1.成人烟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患者。2.成人MMD患者多发生出血性卒中,颅内出血部位依次为脑室、脑室旁(包括基底节区)、脑叶,蛛网膜下腔出血少见;缺血型MMD梗死部位多在脑叶,基底节区少见。3.烟雾病合并脑动脉瘤易发生出血性卒中,伴高同型半胱血症则易发生缺血性卒中。4.搭桥手术在预防出血型MMD再发出血事件中有降低再发出血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