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阐释学角度论《道德经》译本的多样性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aito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国历史上一部具有完整哲学体系和辩证思想的著作,它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德经》产生在中国,却属于全世界。许多国内外译者纷纷苦心尝试将其翻译成外文,使其成为除《圣经》以外的翻译版本最多的著作。这些译本各具特色,精彩纷呈。本文将从阐释学角度对《道德经》译本的多样性进行分析。阐释学是理解和揭示意义的方法,它关注人的理解和解释活动,而翻译活动同样涉及到对文本的理解和解释。从本质上讲,阐释学和翻译研究都是探寻意义的转换问题,因此阐释学这种哲学思想就自然而然地和翻译有了密切的联系。无疑,阐释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它不仅扩展了翻译研究的范围,还深化了人们对翻译过程的认识。哲学阐释学涉及到几个重要概念,如历史性、偏见、视域等。哲学阐释学强调理解的历史性,认为理解总是以历史性的方式存在的。阐释的主体(读者或者接受者)和客体(文本)都嵌于历史之中,因此有无法消除的历史局限性和特殊性。历史性构成了人们的偏见。人类从一出生开始,就被既定的历史、文化、语言所浸染,根本无法自由选择或摆脱历史文化通过语言对自身的预先占有。因此,偏见是构成理解的基础之一。理解过程中有两种不同视域:文本视域和理解者的视域。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视域,即使同一时代的人因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意识形态、个人经验、审美情趣、认知能力等而有不同的视域。阐释学认为,任何理解都是视域融合的过程。历史性、偏见、视域这几个概念同阐释者所处的时代背景、阐释者的个人知识构成和生活经历等密切相关。由于这些因素随时间和个人的不同而不同,由此导致阐释也会不同。因此,阐释学为我们理解和分析译本多样性提供了合理的解释。《道德经》的翻译史其实就是一部阐释的历史,每位译者都试图把他所理解的《道德经》用另外一种语言传达给读者。从历史性的角度看,《道德经》的翻译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基督教化时期、顺应西方时期、多元化阐释时期。不同时期的译者对文本的理解存在差异。从偏见的角度看,偏见决定了译者在其所处文化中接受了语言及运用语言的方式,并将其带入理解和翻译过程中。从视域的角度看,《道德经》用语玄妙,意义深奥,充分体现了文本视域开放性的特点,而不同译者因背景不同而拥有不同的视域。开放的文本视域与各异的译者视域相融合,产生出了多样的译本。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引言,介绍了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框架结构;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包括《道德经》翻译的综述和阐释学发展的概括性回顾;第三章是对《道德经》更为详细具体的介绍,包括老子和《道德经》的概况、《道德经》的深远意义及其层出不穷的英译本;第四章重在论述阐释学和翻译的关系。首先介绍阐释学的起源和发展,其次探讨阐释学对翻译的启示,启示部分又从翻译的实质、历史性、偏见、视域四方面进行分述;第五章从阐释学角度分析《道德经》译本的多样性,具体从三方面进行分析,即历史性、偏见、视域;第六章为结论,对本论文的研究进行总结。
其他文献
开发与利用坡地、珍惜和保护土壤,历来是台湾农业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台湾农业界在防治山坡地水土流失方面富有成效的工作与实际应用效果引人注目,在寻求山地果园覆盖种
目的:推广一种面神经损伤模型(绒猴)。方法:将各个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绒猴进行3种不同的面神经损伤处理,术后均观察27d,通过图像记录面部运动。结果:两种神经压迫后严重面瘫的
话语重复是一句子或一个片语连续两次或多次使用的同一言语单位。从表层结构看,重复语似不提供新的信息。而从深层意义言,话语重复更具会话含意,是言语者为实现某一话语意图
无论是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无X无Y”格式都是十分常见的一种语法形式,既可以用在日常口语中,也可以用在书面语中,适用范围极其广泛。笔者查阅了国内主要的语言学类期刊及
随着我国交通路网的不断发展,公路隧道以其穿山越岭的优越性被广泛采用。随之,公路隧道施工项目逐渐增多,其施工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因此,亟需对隧道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源头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更是一种文化交流。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西方翻译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20世纪90年代,它开始影响我国的翻译研究,在它的推动下,我
回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在翻译实践中并不鲜见。较之顺译,回译有其自身特点和难点。如何有效处理回译对象,既关系到读者的阅读体验,也涉及到一国文化的重构和回流。本文
目的:将QLQ-STO22引入国内,并评价其可行性、信度和效度。方法:以2003年6月1日至12 月31日在某市三家医院入院治疗的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状况、简明病
元氏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其方言较为复杂。元氏方言属于晋语区鹿元片,是晋语的边缘地带,属于晋语和冀鲁官话的交界处。该方言保留了一些中古音的特征,也融入了官话方言的特点